仲冬方寒荔挺出,仲夏方炎靡草死。
若将朝菌比大椿,相去何啻千万里。
金芝仙草不可见,长生之草略相似。
少时曾识青青色,今日得之乃真是。
天工矜悯轻丧生,故出珍苗普相示。
若言神仙可学致,自是未得养生理。

仲冬方寒荔枝挺出,仲夏方炎靡草死。

如果将朝菌与大椿相比,相差何止千万里?

金芝仙草难以见到,长生之草稍见相似。

年少时已识青翠之色,今日得此才知是真。

天工怜悯轻伤生灵,所以生出珍宝广为示众。

如果说神仙可以学致,那也是未得养生之道。

注释:

  • 仲冬:农历十二月,天气寒冷。
  • 方寒荔挺出:荔枝在冬天仍然能够挺立出来。
  • 仲夏:农历六月,天气炎热。
  • 靡草死:枯萎的草木已经死去。
  • 相去何啻:相差甚远。
  • 金芝仙草:珍贵的灵芝或仙草。
  • 长生之草:长寿之草。
  • 少时曾识:年少时曾经认识。
  • 得之乃真是:得到它才算是真的。
  • 天工矜悯:上天对万物都怀有怜悯之心。
  • 珍苗:珍稀的植物。
  • 养生理:养生之道。

赏析: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意象和对比,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生命和长寿之道的深刻思考。首句“仲冬方寒荔枝挺出”用荔枝在冬天仍能挺立的景象,暗喻生命的坚韧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次句“仲夏方炎靡草死”则用夏日草木枯萎的画面,强调了生命的脆弱和短暂。通过这样的对比,诗人表达了对生死、荣辱等人生哲理的感悟。

诗中通过对灵芝和长生之草的描述,引入了道教文化中的仙丹、长生不老药等概念。这些概念不仅反映了古代人对生命极限的追求,也体现了他们对超越生死、追求永恒的向往。最后两句“天工矜悯轻丧生,故出珍苗普相示”,则是对天地造化和自然规律的颂扬。天地对万物生灵都抱有怜悯之心,因此会赐予他们宝贵的生命种子。这既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界的敬畏之情,也传达了他对生命价值的肯定。

这首诗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和深刻的主题思想,展现了作者对生命、死亡、自然和宇宙的独到见解。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