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半旧招提,扪萝蹑石梯。
佳名标四绝,胜境出三齐。
殿古烟霞窟,庭深桧柏蹊。
岳灵分地界,云险接天倪。
香篆清风袅,松廊翠巘低。
飞尘无路入,幽鸟隔岩啼。
破梦泉声急,飘凉竹韵凄。
微阳生顶上,残月落峰西。
暂到犹尘虑,长居信觉迷。
致君功业就,向此卜幽栖。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与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要认真审题,明确考查的方面,如“意象”,“炼字”,“手法”,然后结合具体诗句进行分析判断。此题要求考生赏析“游泰山灵岩寺”一诗,赏析的角度可以是景物形象、情感态度、表达技巧、艺术风格等几个方面。
本题中,首先分析景物形象:“山半旧招提,扪萝蹑石梯。佳名标四绝,胜境出三齐。”诗人在登山时,发现山半有一座寺庙,攀援而上,登上石梯。寺名标榜着四绝,而景色之美则胜过了齐地(指齐国)的风光。这里写景的句式是先点明地名,再写登山,最后写登顶所见的景色,层次分明。接着分析情感态度:“殿古烟霞窟,庭深桧柏蹊。岳灵分地界,云险接天倪。”诗人看到殿宇古老,烟霞缭绕;庭院幽深,松柏参差;山峰高耸入云,山势雄伟,令人肃然起敬。这里用词准确,对景色的描绘细致生动。然后分析表达技巧:“香篆清风袅,松廊翠巘低。飞尘无路入,幽鸟隔岩啼。”“香篆”“松廊”是写寺内香烟缭绕,松廊苍翠欲滴,使人感到幽静清雅,但“无路”二字又使这种幽静显得更为突出,“幽鸟”两句则是写寺内鸟鸣声声,更增添了幽静的气氛。
最后分析整首诗的艺术特点:全诗写景抒情兼而有之,既描写了泰山的雄奇秀丽,也表达了作者对于仕途的厌倦,寄情山水,向往自然的愿望。
【答案】
示例:
“山半旧招提,扪萝蹑石梯。佳名标四绝,胜境出三齐。”写诗人登山所见。“旧招提”“扪萝蹑石梯”写出诗人登山的艰难,“佳名”“胜境”表现出诗人的喜悦之情。
“殿古烟霞窟,庭深桧柏蹊。岳灵分地界,云险接天倪。”写诗人登山所见。“殿古”“庭深”表现出庙宇古老宏伟的特点,“岳灵”“云险”表现出山势的高峻雄伟。
“香篆清风袅,松廊翠巘低。飞尘无路入,幽鸟隔岩啼。”“香篆”写庙内香烟缭绕,“松廊”写松树成林,翠影斑驳,表现了庙宇的幽静清雅。“无路”表现了幽静。“幽鸟”写出诗人的惊喜之情。
“破梦泉声急,飘凉竹韵凄。微阳生顶上,残月落峰西。”写诗人登山所见。“破梦”表现了诗人对名利的看淡,泉水声急表明天气的变化。“凉竹”表现了夜晚的寂静。“微阳”“残月”写出诗人的孤独。
译文:
我来到山半处有一个古老的招提院,攀缘而上,攀登石梯。寺名标明四绝之胜,景色之美则胜过了齐地的风光。寺内有古殿、烟雾缭绕的石窟、长满青苔的松柏小道。山顶上云雾环绕,山势雄伟壮丽。
庙内的香烟缭绕,松树林立,松树枝叶繁茂,绿荫覆盖,给人以清凉之感。山上没有路可走,只听到鸟儿叫声和涧谷中的流水声。
我突然从睡梦中惊醒,听到泉水声急促,竹林发出凄凉的声音。太阳已升到头顶之上,月亮已落在西边的高峰之下。我暂时来到此地,还未能摆脱世俗的烦恼。长期居住在这里,恐怕还是迷于世俗吧。如果能为君主建功立业,我愿意在此卜居,享受这宁静的幽栖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