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真曾到寥阳殿,小立廊腰花影转。
飞琼仙子下瑶台,绰约云鬟眼波剪。
水沉烟断一帘秋,醉睡海棠红玉软。
武陵归去探年华,扬州一梦烟波远。
重来风物恰依然,爱日融融烟素卷。
洞门寂历锁长春,异木槎枒插天半。
霞衣冉冉媚东风,绿锁窗前重识面。
酒酣春笋理琵琶,曲终依约含幽怨。
人间名利几时休,马行不驻空留恋。
桃花流水古犹今,回首碧云人不见。

【注释】

寻真:寻找真理。寥阳殿:在今河南省洛阳市西郊的龙门石窟中,因唐玄宗曾在此建过行宫而得名。小立:伫立。廊腰:廊道弯曲处。转:旋转。飞琼:仙女名,这里指仙子。瑶台:神话中神仙所住的宫殿。绰约:姿态优美的样子。云鬟:女子发髻上所盘绕的环形饰物。眼波:眼睛流转的情意。水沉烟断:烟雾已绝。一帘秋:满院萧瑟的秋天景色。醉睡海棠:指醉酒后的美人,也泛指美女。红玉软:柔软如玉。武陵:古地名,在今湖南省常德市境内。探年华:指探求青春年华。扬州:古郡名,在今江苏省扬州市一带。烟波远:指渺茫无际的水波。重来:再一次回来时。风物:风光景物。恰然:恰好如此。爱日融融:形容春日和煦温暖。烟素卷:云雾缭绕的山峦。洞门:洞中的门。寂历:寂静冷落。锁长春:锁住了春天。异木槎牙:参差不齐的树木。霞衣:彩霞般绚丽的衣服。冉冉:渐渐。媚东风:妩媚地迎接春风。绿锁窗前:绿树丛中掩映着窗户。重识面:重新见到了容颜。酒酣春笋理琵琶:酒醉之后弹拨琵琶,春笋般的手指敏捷自如。曲终依约含幽怨:曲子结束时,隐隐约约还带有幽怨之声。人间名利几时休:人世间的名利什么时候能停止呢?马行不驻空留恋:骑马行走时,不能停留而白白留恋着。桃花流水:形容桃花随流水漂流。古犹今:仍然如同过去一样。碧云:青黑色的云。人不见:人们看不到自己的身影。

【赏析】

《重游寥阳洞有感》,是一首咏叹诗,作者通过游览龙门石窟,追忆当年与友人的友情,抒发人生短暂、及时行乐的感慨。全诗构思精巧,意境深远,感情真挚,富有哲理。

首联“寻真曾到寥阳殿,小立廊腰花影转”,写诗人在寻觅真理的过程中,来到了龙门石窟的寥阳殿,伫立于廊下欣赏花影的变化。寥阳殿是龙门石窟的主窟之一,唐代皇帝和高僧曾多次在此讲经说法,为佛教文化的发展作出了贡献。诗人在这里驻足观赏花影的变化,可见他对佛教文化的敬仰之情。

颔联“飞琼仙子下瑶台,绰约云鬟眼波剪”,描绘了一位美丽的仙子从瑶台上轻盈地走下,她的云鬟垂下,眼神流转,宛如剪刀裁剪出的一般。这里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将仙女的美丽和神秘形象生动地刻画出来。

颈联“水沉烟断一帘秋,醉睡海棠红玉软”,描述了一幅秋雨初霁,帘幕半垂的景象,仿佛沉浸在梦中的海棠花在微醺之中娇艳动人。这里的“醉睡”二字,既表现了诗人陶醉于美景之中,又暗示了他内心深处的空虚和无奈。

尾联“武陵归去探年华,扬州一梦烟波远”,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以及对于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他曾经在武陵(今湖南省常德市)探寻青春年华,如今却只能在扬州的烟波浩渺中回味往昔。这两句诗既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思念,又透露出他对未来生活的不确定和忧虑。

这首诗通过对龙门石窟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对人生短暂的感叹。他以山水为背景,以花鸟为陪衬,用细腻的笔触勾勒出了一幅幅美丽的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诗意盎然的境地之中。同时,诗人也借助对自然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感悟,使得整首诗既有艺术价值,又有思想深度。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