忆昨九日访君时,正见阶前两丛菊。
爱之欲绕行百匝,庭下不能容我足。
折花却坐时嗅之,已醉还家手犹馥。
今朝我复到君家,两菊阶前犹对束。
枯茎槁叶苦风霜,无复满丛金间绿。
京师谁家不种花,碧砌朱栏敞华屋。
奈何来对两枯株,共坐穷檐何局促。
诗翁文字发天葩,岂比青红凡草木。
凡草开花数日间,天葩无根长在目。
遂令我每饮君家,不觉长瓶卧墙曲。
坐中年少皆贤豪,莫怪我今双鬓秃。
须知朱颜不可恃,有酒当欢且相属。
【注释】圣俞:苏轼之弟苏辙字子瞻,号东坡。景仁:王安中(1074—1126)字平仲,号王荆公。
【赏析】此诗是作者与友人同饮菊酒时作的咏菊诗,表现了他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共八句,前六句描写菊的美丽,后两句抒发感慨。
开头四句写菊的美丽动人。“忆昨九日访君时”,诗人回忆上次到朋友家去访问时,正好看到庭院阶前两丛盛开的菊花。“正见”二字用得传神,既表明时间是在重阳节前后,又说明自己来访时正是菊盛开的时候。“爱之欲绕行百匝”,说自己喜爱菊到了极点,简直不想离开它了,绕着它转了一圈又一圈,足见菊的魅力之大。“庭下不能容我足”,说明这菊花开得多么茂盛,把诗人团团围住,使他无法站稳脚步。“折花却坐时嗅之”一句,更是妙绝。一个“却”字,把诗人想多看几眼菊而不得的遗憾心情表露无遗。“已醉还家手犹馥”,说回家后虽然有点醉意,但手里仍然沾有菊花的香气。这几句诗,把菊花的艳丽、生机勃勃的特点写得生动形象,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菊的海洋之中,感受到菊花的美,也体会到诗人对菊的喜爱。
过片三句写诗人来到朋友家,看到菊花已经枯死凋零了。“枯茎槁叶苦风霜”,这是对菊花命运的同情,也是诗人感情的流露。“无复满丛金间绿”,说明菊花现在只剩下枯枝败叶了。“京师谁家不种花,碧砌朱栏敞华屋”,这句是从杜甫《曲江二首》中化出。意思是说,京城里的人家没有不种花的,有的还在华丽的房屋前建起高高的围墙来栽花。“奈何来对两枯株”,这一句是诗人感叹的所在。“共坐穷檐何局促”,是说两人在贫寒的居所里坐在一起,显得有些局促不安。
最后四句写对菊花的赞叹。“诗翁文字发天葩”,说像你这样的诗人,写出的文字就像天上的花一般美丽。“岂比青红凡草木”,意思是说,你的诗词才思高雅,不是那些平常的花草树木可比的。这四句是对前四句的进一步发挥,进一步突出了菊花的高贵美丽。“凡草开花数日间,天葩无根长在目”,说普通的花草开花只有几天时间,而天上的花则可以生长很久,永远留在人们的眼前。“遂令我每饮君家,不觉长瓶卧墙曲”,说因此我总是喝你家的美酒,不知不觉地把酒壶放在墙壁上睡着了。这两句是说自己喝酒太多,以至于醉得躺在地上睡着了。
整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充满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