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雪初销梅蕊绽。梅雪相和,喜鹊穿花转。睡起夕阳迷醉眼。新愁长向东风乱。
瘦觉玉肌罗带缓。红杏梢头,二月春犹浅。望极不来芳信断。音书纵有争如见。
【注释】
腊雪:指冬末的积雪。
梅蕊绽:梅花初开。
梅雪相和:形容雪花与梅花交相辉映。
喜鹊穿花转:形容喜鹊在花间飞翔。
睡起夕阳迷醉眼:睡醒后看到夕阳,让人陶醉。
新愁长向东风乱:新的忧愁总是随着东风飘散。
瘦觉玉肌罗带缓:感到身体瘦弱时,腰带松弛。
红杏梢头:指杏花枝头。
二月春犹浅:春天还早。
望极不来芳信断:盼望着远去的行人消息断绝。
音书纵有争如见:即使有书信来,也比不上见面。
【赏析】
这首词写闺中少妇对远行的丈夫的思念。上片写景,下片抒情。开头三句描写了腊月雪消梅开,喜鹊穿花飞舞,以及她一觉醒来看到斜阳美景而感到陶醉的情态。“梅雪相和”,以“梅”字为题,写出了梅花与白雪交相辉映的情景,同时也暗点出主人公是位女子。“喜鹊穿花转”一句,以喜鹊穿花的轻盈、活泼衬托了女主人娇慵可爱的形象。“睡起”二语,又点出了主人公是闺中少妇,且“睡起”之时正是黄昏时分,可见其独守空闺之寂寞无聊。
换头两句写因思君而新添的烦恼,“愁”字承上启下,由“梅雪相和”引出,又由“睡起”过渡到“东风”。这两句既写出了主人公因相思而产生的新愁,也写出了其愁情随东风飘散的特点,可谓妙笔。“瘦觉玉肌罗带缓”,是说少妇起床后感到自己身体消瘦,因此松了腰身,系上了宽松些的罗带。“玉肌”二字,不仅写其体态之美,而且暗示了她内心的空虚和寂寞。“红杏梢头二月春”一句,是全篇点睛之笔。它说明主人公所盼之人尚未归来,而自己却已过了春天,即已经过了一年的时光,这怎能不使人惆怅呢?
下片进一步写主人公对远行丈夫的思念之情。“望极不来芳信断”,是说少妇望眼欲穿,然而却迟迟不见归人的音信,所以连那远方传来的花信也变得渺茫起来,无法辨认了。“音书纵有争如见”,是说她虽然收到了远行丈夫的书信,但是比起面对面相见来说,还是相差甚远,所以她仍然渴望能够见到自己的丈夫。“纵有”二字,表明了她对书信的重视,同时也暗示了她内心的孤独和痛苦。
这首词通过写少妇对远行丈夫的怀念之情,表达了作者对闺怨题材的艺术处理。全词采用白描手法,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充分体现了作者深厚的艺术功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