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牛在牢,岁暮粟入庾。
田父有馀乐,炙背卧檐庑。
却愁催赋租,胥吏来旁午。
输官王事了,索饭儿叫怒。

《耕图二十一首·浸种》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下面是这首诗的逐句释义:

天寒牛在牢,岁暮粟入庾。
注释:“天寒”指冬天天气寒冷。“牢”是指牛栏,牛常在此圈养。“岁暮”表示年终,即一年的结束。“粟”是一种谷物,此处指稻谷。“入庾”是指进入仓库或粮仓。

田父有馀乐,炙背卧檐庑。
注释:“田父”指的是农村的普通劳动者。“有馀乐”表示田父生活得相当满足,有足够的食物和乐趣。“炙背”形容农民在冬天晒太阳取暖。“卧檐庑”是指在屋檐下休息。

却愁催赋租,胥吏来旁午。
注释:“却愁催赋租”表示农民担心被征收赋税,因为税租的征收往往与农作物的收成有关。“胥吏”是古代官府中的官员,负责征收税收。“来旁午”是指税务官员频繁地来征收赋税。

输官王事了,索饭儿叫怒。
注释:“输官王事”表示农民完成了向国家的纳税义务。“索饭儿叫怒”表示农民对税务官员的态度非常不满,甚至愤怒。

赏析:
这首诗反映了唐代农村的税收问题。诗中描绘了冬天农民在严寒中劳作,年底收获粮食,然后缴税给官府。尽管农民辛勤劳作,但税务官员却频繁征税,使得农民生活困苦。最后,农民因为无法缴纳足够的赋税而感到愤怒。整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思考,展现了封建社会下农民的辛酸与无奈。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