麟经纪载浩岁月,天家妖祥互分别。
所书薄蚀三十六,独于黑夜泯无说。
岂以为阳义所崇,可略者阴辞遂辍。
曩年月蚀无风雨,风雨胡为为月设。
三百六旬惟此宵,羞使望舒颜面缺。
第怪飞廉逞怒号,摆撼广寒枝欲折。
海涛助势卷地来,万户千门一时撤。
天目臲卼秦望摇,奚问区区小丘垤。
明朝揭日出虞渊,疑是天工手亲挈。
群阴散驳世清夷,蛟螭那复为妖孽。
我欲作诗颂阳明,文思久枯笔屡掣。
但愿合璧常光明,年谷顺成风雨节。
中秋把酒对嫦娥,处处团圆天下悦。
麟经载浩岁月,天家妖祥互分别。
诗句中的“麟经”可以理解为《麟经》这部书,是古代的天文历法书籍,记录了大量的天文数据和历法信息。而“浩岁月”则形容时间的漫长和历史的悠久。在古代,天文历法是非常重要的学问,人们通过研究天文现象来预测未来,所以这里的“妖祥”,指的是各种吉祥和不祥的事情。而“天家妖祥互分别”则是说这些事情既有吉祥的也有不祥的,需要分开来看。
所书薄蚀三十六,独于黑夜泯无说。
这句话的意思是,书中记载了三十次日食的情况,但在夜晚并没有人讨论这些情况。这里的“薄蚀”指的是日食,是一种天文现象,太阳被月亮遮住的部分。而“黑夜泯无说”则是说在夜晚的时候,没有人讨论这些情况,可能是因为晚上太黑,看不清日食的现象,或者因为其他的原因。
岂以为阳义所崇,可略者阴辞遂辍。
这句话的意思是,难道认为日食这样的阳气应该被重视,而被忽略的阴气就可以被搁置吗?这里的“阳义”指的是阳气,也就是阳光和正气,“阴辞”指的是阴阳家的占卜语言。这句话可能是在批评那些只注重阳气而忽视阴气的人,或者是在强调阴阳五行的道理。
曩年月蚀无风雨,风雨胡为为月设。
这句话的意思是,往年的时候没有月食也没有风雨,那么风雨为什么会出现是为了月食呢?这里的“胡为”是反问的语气,表示不知道为什么。这句话可能是在讽刺那些故意制造月食的人,或者是在感叹世事的变化无常。
三百六旬惟此宵,羞使望舒颜面缺。
这句诗的意思是,在过去的三年里,只有这一夜没有月食,如果这一夜出现月食的话,那么月亮的脸就会被遮住了。这里的“羞使望舒颜面缺”是说如果不出现月食的话,那么月亮的脸就不会被遮住,这是一种比喻的说法,意思是如果出现了月食的话,那么就会破坏美好的景象。
第怪飞廉逞怒号,摆撼广寒枝欲折。
这里可能是对某个历史事件的引用,飞廉是一个神话中的人物,他曾经在天上发怒,摇动了广寒宫的树枝。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种天气变化的情况,即天空中出现了强烈的风暴。
海涛助势卷地来,万户千门一时撤。
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种自然灾害的情况,即海啸来临,海浪冲击着大地。这句话也可能是在形容一种混乱的场面,即人们在灾难面前不知所措。
天目臲卼秦望摇,奚问区区小丘垤。
这里的“天目”可能是指天目山脉,而“秦望”则是秦岭山脉。这句话可能是在描绘山峦起伏的景象,即秦岭山脉和天目山脉都在摇摆。而“奚问区区小丘垤”则是在问为什么要关心这些小小的土丘,可能是因为这些土丘太小了,不值得一提。
明朝揭日出虞渊,疑是天工手亲挈。
这里的“虞渊”是指虞舜的时代,也叫做夏禹的时代。这句话可能是在描述一个早晨的景象,即太阳从东方升起。而“疑是天工手亲挈”则是在怀疑这是上天的安排,可能是上天亲自安排的。
群阴散驳世清夷,蛟螭那复为妖孽。
这里的“群阴散驳”是指乌云密布的天空,而“世清夷”则是指世界变得平静。这句话可能是在形容一种天气变化的情况,即天空中的乌云逐渐消散。而“蛟螭那复为妖孽”则是在说这些怪物已经没有了,因为它们已经被消灭了。
我欲作诗颂阳明,文思久枯笔屡掣。
这里的“阳明”可能是指阳明洞,一个位于中国陕西省黄陵县城北的著名风景名胜区。这句话可能是诗人想要写一首诗来赞美这个地方,但是由于长时间的写作导致笔力不足无法完成。而“文思久枯笔屡掣”则是在说文思枯竭,笔力不济。
但愿合璧常光明,年谷顺成风雨节。
这句话的意思是希望这个美丽的景色永远保持明亮,同时希望这一年的收成顺利,没有过多的风雨。这里的“合璧常光明”是指日月交相辉映,象征着光明和繁荣。而“年谷顺成风雨节”则是希望每年都能有好的收成,同时天气也能得到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