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籁起还休,轻丝断复抽。
鬼啼湘竹雨,木落洞庭秋。
因子作浙操,令人悲楚囚。
苍梧不可叫,杳杳暮云愁。
【注释】
虚籁:空寂的声音。浙(zhè)操:一种古琴曲名。
子:你,指代诗人自己。
苍梧:即九疑山,在今湖南宁远县西。
【赏析】
这首诗作于诗人晚年,写其听琴时的感受及所引发的感慨。全诗意境开阔,情调凄清。
首二句“虚籁起还休,轻丝断复抽”,描写了一幅宁静的山水画面:山风拂动竹林发出沙沙之声,如同悠扬的琴声;风吹过竹叶,发出轻轻的响声,仿佛琴弦又被拨动。这两句是说,虽然有如乐音般美妙的自然声响,但诗人的心却难以平静,他只能暂时停止聆听,以抒发内心的悲凉和苦闷。
“鬼啼湘竹雨,木落洞庭秋。”这两句诗则描绘了一幅更为凄清的景象:潇潇秋雨中,山间云雾缭绕,仿佛鬼哭一般的哀鸣,令人心惊胆战;而那落叶纷飞的洞庭湖边,也笼罩在一片凄凉的秋意之中。这两句诗既写出了诗人所处的环境,更通过“鬼啼”二字,表现了他心中的孤独和无助。
“因子作浙操,令人悲楚囚。”这句诗中的“浙操”是指一种悲伤、凄厉的琴曲,而“子”字则再次出现,表明这是一首自题之作。诗人此时的心情十分沉重,他无法摆脱这种沉重的情绪,只能借助琴声来表达自己的哀怨之情。
“苍梧不可叫,杳杳暮云愁。”这两句诗则进一步渲染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他站在苍梧山下,仰望着茫茫云海,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愁绪。这两句诗不仅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更表现了他内心的痛苦和挣扎。
整首诗语言朴实无华,却能将诗人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通过听琴这一动作,诗人成功地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深刻感受到他的孤独、无奈和忧伤。同时,这首诗也是一首咏怀之作,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对音乐的吟咏,表达了诗人对生命无常、世事变迁的感慨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