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逢淮楚各凄凉,笑杀三生杜牧狂。
万树莺花春对酒,一灯风雨夜连床。
停云渺渺思何极,大块茫茫梦正长。
若见元龙相借问,为言归去学耕桑。

【解析】

此诗作于元和五年(810)春,诗人当时在江陵,与朱野相会,又与月观陈同年相会。寄赠给朱野的诗是《寄朱野翁兼简月观陈同年应子》。“相逢淮楚各凄凉”一句中,“淮楚”指今安徽一带;“凄凉”,凄苦、悲凉之意。“笑杀三生杜牧狂”一句中,“杜牧”指晚唐诗人、诗人;“笑杀”,意为笑得厉害;“三生”,指前世、今生和来生。“万树莺花春对酒,一灯风雨夜连床。”两句写春天的景色和夜晚的情景。“莺花”,指盛开的花朵;“莺”,黄鹂鸣声婉转如歌;“花”,指牡丹花;“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这是唐代诗人孟郊的诗句,用来形容诗人此时的心情。“万树莺花春对酒,一灯风雨夜连床。”这两句描绘出一幅生动的画面:春天里,万树鲜花盛开,人们一边欣赏着美景,一边畅饮美酒;而夜晚,则只有一盏油灯,大家聚在一起,共度风雨之夜。“停云渺渺思何极?大块茫茫梦正长。”意思是说:“乌云密布的天空让人思绪万千,而广阔的天地让人的梦想也无限延伸。”这里,诗人以“停云”“大块”为喻,表达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若见元龙相借问,为言归去学耕桑。”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你见到了我,就帮我问问你的朋友吧,我要回家种地去了。”这里的“元龙”指的是东汉末年著名的隐士诸葛亮,他在隆中种过茅庐,后来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王朝。诗人以诸葛孔明自比,表明了自己的志向和决心。

【答案】

相逢淮楚各凄凉,笑杀三生杜牧狂。(相逢,相聚。淮楚:泛指今安徽一带。凄凉:悲凉,凄冷的意思。)

万树莺花春对酒,一灯风雨夜连床。(万树:形容春天万物复苏的景象。莺花:指盛开的花朵。)

停云渺渺思何极,大块茫茫梦正长。(停云:天空中的乌云。渺渺:遥远的样子。大块:指广阔的天地。)

若见元龙相借问,为言归去学耕桑。(若见:如果遇见。元龙:三国时隐居南阳的名士诸葛亮。)

译文:

我和朱野在淮北楚南分别后感到十分凄凉,杜甫当年在成都草堂吟诗作乐时的豪迈心情真是令人大笑。春天来了,万物复苏,我们在春天饮酒,赏花;而夜晚,我们则坐在一盏灯光下,共同度过漫漫长夜。当乌云密布时,我沉思着人生的无穷无尽;当大地广阔时,我的梦境也随之无限延伸。如果我能见到元龙先生,我就向他请教,告诉他我要回家种田去了。(元龙:三国时隐居南阳的名士诸葛亮)。

赏析:

首联“相逢淮楚各凄凉”起笔突兀,但并不显得突兀。因为淮楚是唐人的常用语,指今天安徽省一带。作者在这里把淮水、楚水这两个地方联系在一起,说明他与朱野、月观陈同年都是游踪不定的人。这种漂泊生活,使他感到十分凄凉。这种凄凉的感觉,从第二句“笑杀三生杜牧狂”中就可以看出来。“笑杀”二字用得十分巧妙。杜甫当年在成都草堂吟诗作乐时的豪迈心情,真是令人大笑。这里所说的杜牧,是指唐代诗人杜牧;所谓“三生”,是指前生、今生和来生。这句诗的含义就是说,我与杜牧相比,一点也不逊色。

第三联写春天里的景物和夜景。春天到来的时候,万物复苏,百花争艳,所以“莺花春对酒”;而到了夜晚,则只有一盏油灯相伴,所以“一灯风雨夜连床”。这两句写得十分细腻。诗人抓住春天的景物和夜晚的景色进行描写,使读者仿佛看到了一幅生机勃勃的画面:万树莺花,人们正在欣赏着美景,畅饮着美酒;而夜晚,则只有一盏油灯相伴,大家聚在一起,共度风雨之夜。

第四联写诗人对人生的感慨。当乌云密布时,我沉思着人生的无穷无尽;当大地广阔时,我的梦境也随之无限延伸。这里所说的“大块”,是指广阔无边的土地;“梦想正长”,意思是说,我的大梦也正无限延伸。这两句写出了诗人的人生感悟——人生是有限的,而追求却可以是永恒的。

尾联写诗人的决心。我如果能见到元龙先生,我就向他请教,告诉他我要回家种田去了。这里所说的元龙,是指三国时期隐居南阳的诸葛亮。诸葛亮曾经在隆中草庐中闭门读书,专心致志。最后,刘备亲自拜访他,请他出山辅助自己。诸葛亮终于答应了刘备的请求。诗人通过这个典故,表明了自己的决心——他要像诸葛亮一样,专心致志于自己的事业。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