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暗元非夕,山明忽作阴。
年荒官籴重,野迥客愁深。
远水分渔窟,饥乌集社林。
终更眠未稳,感慨起长吟。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涉的作品。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第一句:路暗元非夕,山明忽作阴
- 释义:夜晚的道路因为黑暗而显得异常寂静;然而在天刚破晓时,山林的景色却突然变得阴沉。这里的“元”字可能表示“刚刚”,与“夕”相对应,意味着天色刚刚变暗。
- 注释:描述了早晨时分山林的变化,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季节的转换。
第二句:年荒官籴重,野迥客愁深
- 释义:因为饥荒,官府的粮食收购价格很高;远离家乡的游子感到深深的忧愁。这里的“官籴”可能是指官府为了稳定市场价格而进行的大量收购行为。
- 注释:反映了社会现实的残酷,尤其是对于在外漂泊的游子而言。
第三句:远水分渔窟,饥乌集社林
- 释义:远处的水面上有渔夫捕鱼的窝点;饥饿的乌鸦聚集在树木茂密的地方。这里的“远水”可能指的是远处的湖泊或河流,“社林”可能是指乡村或者森林地带。
- 注释:描绘了一幅宁静而又充满生机的画面,同时也反映了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四句:终更眠未稳,感慨起长吟
- 释义:终于完成了一天的工作后,我还没有完全进入梦乡;心中感慨万千,忍不住起身长叹。这里的“终更”可能是指晚上工作结束之后休息的时间。
- 注释:展现了诗人辛勤劳作后的疲惫,以及内心的复杂情感。
赏析
这首诗通过简洁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现实的深刻感悟。诗人以简洁的笔触描绘了早春的景象和自己的内心感受,通过对比“黑夜”与“黎明”,“官籴”(即官府收购粮食)与“荒年”(即饥荒),“水边”与“社林”(指村落或森林),“终更”与“长吟”(即长叹)等元素,表达了自己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以及对未来的期望。整首诗既展现了自然的美,也体现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之间的复杂关系,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