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夕凉飔半点无,也无林影避行车。
秋云一崦疏山晓,欲往从之畏简书。

越一月复以宪檄按死事于抚之溪

越一月,又因为御史的文书来查办在抚之溪因战死的人。

复:又,重新。

以宪檄按:因为御史的文书来查办。

死事:因战死,为国捐躯。

于抚之溪:在抚之溪这个地方。

昨夕凉飔半点无,也无林影避行车

昨天傍晚凉爽的微风几乎没有了,也没有树木的影子来躲避行车。

凉飔:凉爽的微风。

半点无:没有一点点。

也无林影:指没有树木的影子。

避行车:躲避车辆的声音。

秋云一崦疏山晓

秋天的云彩在山间升起,早晨的景色清新。

秋云一崦:秋天的云彩在山间升起。

一崦:山间的一片景象。

疏山:山势高远,视野开阔。

晓:早晨。

欲往从之畏简书

想要前进但又害怕被弹劾。

欲往从之:想要前行。

从之:跟随他。

畏简书:害怕被弹劾。

前:指前面的。

后山行云疏山道中

前面是一条行走在山间的云路。

后山行云:前面是一条行走在山中的云雾道路。

行云:行走在云中的道路,形容山路迂回曲折,云雾缭绕。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一次出行途中所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诗中描述了作者在旅行中遇到的各种景色,以及内心的感受。

诗人在第一句中描绘了夜晚的景象,天空中的微风几乎消失了,连树木的影子都看不见,只能听到车辆的行驶声。这里表达了作者对于旅行途中寂静的感叹和对大自然的敬畏之情。

诗人在第二句中提到了他所在的地理位置,即在一个山区中,清晨的景色非常清新。这里的“秋云一崦”形容了山上云雾缭绕的景象,给人一种神秘而宁静的感觉。

诗人在第三句中表达了自己想要前进的愿望,但又担心被弹劾的心情。这里的“畏简书”可以理解为作者对于可能的批评和指责的恐惧,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朝廷的无奈和不满。

在第四句中,诗人用“前”和“后”两个字来形容前方和后方的景象,形成了对比。这里的“后山行云”可以解释为走在山间云雾弥漫的道路上,暗示了作者对于未知世界的探索和向往。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观的描绘和内心感受的抒发,展现了作者对于旅行的感慨和思考,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背景和个人的情感状态。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