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是西湖,分一派、残波剩碧。闲问著、莺仙丹事,老榕知得。荇水带长鸥踏损,柳风絮暖鱼吞入。只前山、依旧汉时青,晴还湿。
亭疏好,何消密。花少好,无多植。听黄鹂三请,要诗翁出。消渴泉斟寒玉液,留题石剥苍苔色。叹而今、翻羡□南春,乾坤窄。
诗句释义:
- 莫是西湖,分一派、残波剩碧。
- “莫是”:或许是。
- “西湖”:指著名的杭州西湖。
- “残波剩碧”:形容西湖水色依旧清澈,只是有些许波纹。
- 闲问著、莺仙丹事,老榕知得。
- “閒问著”:随意询问。
- “鶯仙丹事”:传说中仙女所炼制的长生不老药。
- “老榕知得”:知道老榕树的年代久远。
- 荇水带长鸥踏损,柳风絮暖鱼吞入。
- “荇水”:荇菜丛生的水面。
- “帶长”:带有长条状。
- “鷗踏损”:鸥鸟在荇水中嬉戏,把荇水踩出长长的痕迹。
- “柳風絮暖魚吞入”:春风拂过柳枝,飘落的柳絮温暖而柔软,鱼儿在水中游动时吞食这些柳絮。
- 只前山、依舊漢時青,晴还湿。
- “隻”:只是,仅仅。
- “漢時青”:汉朝时期(西汉)的青色。
- “晴还湿”:晴天时,山仍然湿润,没有干涸。
- 亭疏好,何消密。花少好,无多植。
- “亭疏”:简陋的亭子。
- “何消密”:不必过于讲究严密。
- “花少好”:花朵虽然稀少,但依然美丽。
- “無多植”:不需过多种植。
- 听黄鹂三请,要詩翁出。
- “聽”:倾听。
- “黃鸝三請”:黄鹂鸟连续三次邀请诗翁(诗人)。
- “要詩翁出”:要求诗翁出来吟诗作对。
- 消渴泉斟寒玉液,留题石剥苍苔色。
- “消渴泉”:清凉的水泉。
- “斟”:倒出。
- “寒玉液”:冰凉的玉液。
- “留題石剝蒼苔色”:留下墨宝在石头上,石头被剥落的苔藓染成苍绿色。
- 叹而今、翻羨□南春,乾坤窄。
- “嘆”:感叹。
- “今”:现在。
- “□南”:这里可能是地名或别称,具体含义不明。
- “乾坤窄”:天地间变得狭窄,意味着美好事物受到限制。
译文:
西湖边,我漫步寻找那一片残波剩碧的美丽景色。
我问着老榕树,它是否知晓莺仙丹的秘密。
荇叶上带着长条状的鸥鸟,在荇水中嬉戏踩出了痕迹。
春风拂过柳枝,落下的柳絮温暖如糖,鱼儿在水里欢快地吞食柳絮。
前方的山峦,依旧是汉时的青色,即便是晴天,它也依旧湿润。
亭台虽然简陋,但并不需要太过讲究严密。即使花朵稀少些,也值得欣赏。我们不要过分种植,只需适当点缀就好。
倾听黄鹂鸟,它连续三次邀请诗翁出来吟诗作对。
清凉的水泉里倒出了冰凉的玉液,留下墨宝在石头上,石头被剥落的苔藓染成苍绿色。
如今我感叹,现在的人只能羡慕南方春天的美好景象,因为整个世界都变得如此狭窄。
赏析:
《满江红·和陈漕使仙湖韵》是南宋诗人杨万里的作品,全词共十句,每句四字,结构紧凑,意境优美。诗人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表达了自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文人对于自然美景的向往和追求。
首句“莫是西湖,分一派、残波剩碧”以疑问的语气引出了西湖之美,让人好奇其究竟如何。接下来的几句,诗人详细描绘了西湖周围的景色,包括老榕树、荇水、鸥鸟等,都充满了生动的画面感。特别是“荇水带长鸥踏损”一句,形象地描绘了鸥鸟在荇水中嬉戏的情景,让人仿佛置身其中。
接下来的几句中,诗人表达了对黄鹂的赞美之情,认为它们能够唱出美妙的歌声,令人陶醉。同时,他也表达了对春天的喜爱,认为春天的景色最美,让人心旷神怡。
诗人感叹现在的人们只能羡慕南方春天的美好景象,因为整个世界都变得如此狭窄。这不仅表达了他对社会现状的担忧,也表达了他对自然美的追求和向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