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火烧残竹数枝,诗魂飘荡定何之。
娟娟秋月照采石,不在荒坟在水湄。
【注释】
李白墓: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
娟娟:皎洁的样子。
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南的采石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白坟墓的怀念之情。首句写野火焚烧了竹枝,使李白坟墓荒芜。次句说李白的诗魂飘荡不定,不知到何处去了。第三句说秋月明亮如洗,照在采石江边,不是在李白的坟前,而是在他的江边。全诗以景起兴,托物言志。
野火烧残竹数枝,诗魂飘荡定何之。
娟娟秋月照采石,不在荒坟在水湄。
【注释】
李白墓:李白,唐代著名诗人,被人们称为“诗仙”。
娟娟:皎洁的样子。
采石:今安徽马鞍山市东南的采石矶。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李白坟墓的怀念之情。首句写野火焚烧了竹枝,使李白坟墓荒芜。次句说李白的诗魂飘荡不定,不知到何处去了。第三句说秋月明亮如洗,照在采石江边,不是在李白的坟前,而是在他的江边。全诗以景起兴,托物言志。
【解析】 “送赵主簿”是这首诗的标题,诗题点明了写作对象和作者。从内容看,本诗应为诗人送别友人而作,友人即将离去,故有“送别”之意。从内容看,本诗应为诗人送别友人而作,友人即将离去,故有“送行”之意。结合注释,“定将咏物意,移作爱民心”一句中“咏物”一词出现在注释中,表明这是一首以咏物言情的诗,即诗人借咏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由此可知,本诗是一首咏物言志的赠别诗。“送行”是诗歌的一种类型
【注释】 喜叶谦夫归:高兴叶谦夫归来。谦夫,叶谦夫。叶谦夫(生卒年不详),字子方,南丰(今江西南丰)人。宋理宗嘉熙二年进士,官至中书舍人,后罢归乡里。 老思忽萧爽,亲朋得意归:我突然觉得心情舒畅,因为亲朋好友都得到了满意的归宿。 菊觞奉亲寿,柳色上儒衣:用菊花酒向父母敬献长寿酒,柳树枝条拂过我的儒衫。 宅旺看山势,门清有钓矶:我家的房子旺盛,山势也正合我心意,门前清波荡漾的江面,有个钓鱼的小矶。
诗句注释和赏析 1. 郡古湖如镜,照人心胆清 [注释] - 郡: 古代对地方行政机构的称呼。 - 古湖: 指历史悠久的湖泊。 - 如镜: 比喻清澈透明。 - 心胆清: 形容心情宁静,没有杂念。 2. 闲曹应事简,尽日读书声 [注释] - 闲曹: 指处理日常事务不多的工作职位。 - 应事简: 事情不多,容易应付。 - 尽日: 一整天,整天。 - 读书声: 指在书房中阅读的声音。 3.
【注释】 龙:传说中能走水的生物,古人认为龙能呼风唤雨、行云布雨,所以称“龙”为神物。 来:指来到这里游玩。 【赏析】 《山灵鸟不来》,全诗共四句,每句七个字,共二十个字,押韵,是一首七言绝句。 首两句写泉和山的自然景观。泉水涌出不断,山势陡峭高峻,山中的飞禽走兽都难以生存。第三句“山灵”二字表明作者把山当作有灵性的人来看待,而“不”则表明山是不会允许鸟儿来的
题南塘薛圃 门对南塘水乱流,竹根橘柢自成洲。 中闲老子隐名姓,只听渔歌今白头。 注释: 南塘:指池塘或湖泽。 竹根橘柢(dǐ):指竹子的根和树皮上结的橘子蒂。 中闲:中间。 老子:这里指隐居的人、老翁。 赏析: 这首诗写的是诗人在南塘边看到的景象。首句写景,门对南塘,门前有水,水乱流,形象生动。次句写人,说的是一个隐者,他住在竹林和橘子树上,形成了一座小洲,十分宁静。三句写自己
【注释】: 1. 霜晴雁荡白:指秋高气爽,天空晴朗。雁荡山在温州东南,此指送别之地。 2. 五日计乡程:指五天的行程计算。 3. 野烧明山店:指野外的篝火照亮了山店。 4. 轻舆憩岭平:指乘坐轻便的车马停歇在山间平坦之处。 5. 乞铭甘久客:指希望对方能记住这段长久离别之情,并刻在碑上。 6. 爱母起归情:指怀念母亲而产生归乡的情感。 7. 孝极天为感:指孝顺至极,感动天地。 8. 师文早晚成
这首诗是诗人悼念潘母的诗作,表达了对母亲的深厚感情和怀念。下面是逐句的解释: - 独玩隔厅月,凄凉三十年。 - 潘母在世时与家人共度欢乐时光,现在只剩下她一个人独自欣赏月光,这三十年的时光充满了无尽的凄凉。 - 渺然儒素业,翻以母仪传。 - 潘母一生从事儒家的学问和道德修养,她的德行和品质被后人传颂。 - 生计无中有,衰龄病后延。 - 在贫困的生活条件下,潘母依然坚持自己的信仰和追求
【注释】半洞:指山洞,此处借以喻指山腰。容千佛:容下一千个佛像。诸峰:众山。一云:像天空中飘浮的一片云。 【赏析】此为登临题咏之作。前句写登山所见,后句写入坐观感,两相照应
【注释】胜因寺,在今安徽宣城。 下仙:指诗人。 寄隐:隐居山林。 野寺:偏僻的寺庙。 一天星:指星星点点的星光。 路远有如此,客来应未能:意思是山路遥远,能见到这样的景色已经很不错了,但是客人来了却未必能看到。 蛩:蟋蟀。 催:催促。 寒妪纬:指织布的妇女在夜晚织布时发出的声音。 蝉杂夜僧经:指夜晚僧人念经声中的蝉鸣混杂其中。 忽忆忘形友,微吟自剔灯:忽然想起了那位忘却形迹的好友
【注释】 祗:只。君心我得知:知道您的心情。 先教栽菊在:提前让菊花在园中栽种好。 预作去官期:预先做好辞官的打算。 行吟夜月迟:在夜晚吟诵,月亮已经落下很久了。 怀人几十载:怀念的人已有好多年了。 欣有扣门时:欣喜地听到有人来敲门(指妻子)。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写诗人与友人郭子奇离别时的感慨。首联点明主题,“世道”即社会风气,这里指当时社会风气不正。颔联承“世道”
【注】江口:指江口的潮声,水心:即水心寺。 学海楼和水心先生韵:学海楼是作者任浙江提学时建造的读书场所,他与友人水心先生(名宗沐,号水心)同游学海楼时,有感于天地万物的变化无穷,于是作此诗。 江口潮生夜语喧,月残唯有数星存。——江口:指江口的潮声。学海楼和水心先生韵:学海楼是作者任浙江提学时建造的读书场所,他与友人水心先生(名宗沐,号水心)同游学海楼时,有感于天地万物的变化无穷,于是作此诗。
【注释】 润州:今江苏镇江市。跨浙:横穿浙江。 淮:指淮河。 好山全对此江楼:这江边美丽的山峰,全都在这里的楼台上。 霜鬓:形容人的发白。 曾看打阵舟:曾经看到过作战时船来船往的情景(这里泛指水上作战)。 【赏析】 “多景楼”是镇江的一个名胜古迹,相传为唐代大诗人李白、白居易等游历此地而建的。此诗是作者重游润州时所作。首联点明地点和景物;颔联写登临所见所感;颈联抒发壮志不泯的豪情
【注释】 病里:指身体患病。 风光:风景,景色。 休:停歇。 无端:无缘无故。 好客:喜欢结交朋友。 春去:春天已经过去了。 送酒、吟诗:指饯别时赠与对方酒食和诗词以助兴。 愁:忧愁。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病中送薛泳的诗作。前二句写送别的环境,后两句写送别的情态。 “病里风光总虚掷”,意思是说疾病缠身,自然觉得风光都显得虚度了。这里用反衬的手法,突出了离别时的感伤和无奈
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渔家开户相迎接,稚子争窥犬吠声。 雪鬓衰髯白布袍,笑携赪鲤换村醪。 殷勤留我宿溪上,钓艇归来明月高。 赏析: 这首《渔父二首》通过简洁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宁静而生动的渔村晚景图。诗中的“偶来浦口芰荷香,绿叶丛中睡一场”,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在渔村的所见所闻,表达了对渔村自然美景的赞美。同时,“须信至人无妄想,不曾有梦见文王”也表达了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渔父,偶向芦花深处行。溪光山色晚来晴。 译文:我偶然来到芦苇丛深处,溪水与山色在晚霞的映衬下显得分外美丽。 赏析: 《渔父二首》是五代南唐诗人李中的七言律诗。此诗描写了一幅宁静而又生动的渔村晚景图,通过细腻的语言,展现了渔家生活的恬静闲宜,令人陶醉。 首句“偶向芦花深处行”,描绘出作者偶遇芦花深处的场景,表现出一种意外和好奇的情感,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于渔家生活的向往和探索
【译文】: 独自扶起那根瘦弱的拐杖,准备经过断桥,想要询问那位高僧他的想法如何。 我凭借自己的神通,可以渡过水去,却告诉他佛法其实并没有多少。 【注释】: 瘦杖:即“藜杖”,藜是一种植物,茎干细长,可制杖,这里指拄着一根藜杖。 意若何:意谓“你的想法怎么样?” 自倚:凭藉。神通:神通广大。 渡水:渡江。 却言:却说;反说。 无多:不多。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在断桥过江时遇到一位高僧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