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扶瘦杖欲经过,为问高僧意若何。
自倚神通能渡水,却言佛法本无多。

【译文】:

独自扶起那根瘦弱的拐杖,准备经过断桥,想要询问那位高僧他的想法如何。

我凭借自己的神通,可以渡过水去,却告诉他佛法其实并没有多少。

【注释】:

瘦杖:即“藜杖”,藜是一种植物,茎干细长,可制杖,这里指拄着一根藜杖。

意若何:意谓“你的想法怎么样?”

自倚:凭藉。神通:神通广大。

渡水:渡江。

却言:却说;反说。

无多:不多。

赏析:

这是一首写诗人在断桥过江时遇到一位高僧的故事。全诗通过诗人与高僧的对话来表达诗人的心境和对佛法的看法。

首句“独扶瘦杖欲经过”描绘了诗人独自扶着瘦弱的拐杖准备渡过江去的情景。这里的“瘦杖”象征着诗人的孤独与坚韧,同时也表达了他对生活的坚持和对未来的期待。

次句“为问高僧意若何”则是诗人向高僧提问:“你在思考些什么呢?”这里的“高僧”代表了智慧与慈悲,是诗人在困境中寻求指引的人。诗人的问题表达了他对这位高僧深深的敬仰和好奇之情。

第三句“自倚神通能度水”则是诗人的自我表述,他凭借自己的智慧和能力渡过了河。这里的“自倚”表示诗人依靠自己的力量和智慧去解决问题,而“神通”则象征着诗人的聪明才智和应变能力。

最后一句“却言佛法本无多”则是高僧对诗人的回答。他认为佛法并不仅仅在于口头上的教导,而是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点滴之中。这里的“法”指的是佛教的教义和修行方法,“多”则意味着丰富多样。高僧的回答既肯定了诗人的努力和成就,又引导他深入思考佛法的本质。

整首诗通过对话的形式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他与高僧的交流过程。诗人在过江的过程中遇到了高僧,并通过与他的对话来表达自己的心境和对佛法的看法。这首诗不仅展示了诗人的智慧和勇敢,也体现了他对佛法的理解和信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