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说从来用处难,出乘五马看庐山。
凤凰览德下千仞,虎豹憎人上九关。
持论太高天动色,忧时未老鬓先斑。
平生风节谁其似,汲黯朱云伯仲间。
岂说从来用处难,出乘五马看庐山。
凤凰览德下千仞,虎豹憎人上九关。
持论太高天动色,忧时未老鬓先斑。
平生风节谁其似,汲黯朱云伯仲间。
译文:
难道说自古以来,使用这些工具就那么困难吗?我骑着五马游览庐山。
凤凰俯瞰着美德,从千仞之上跌落,而虎豹厌恶人,想要登上九重天关。
持有高深的论点,使得天空都为之震动,而我忧虑国事还未到头发就已经变白。
一生的风节,谁能与之相比呢?他就像是汲黯和朱云,一样值得尊敬。
赏析:
首句“岂说从来用处难”,表达了对于古代智者使用这些工具的赞叹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作者对自身处境的感慨。他骑在五马之上,俯瞰着庐山的美景,感受到了自然的壮丽与自己的渺小。
次句“凤凰览德下千仞”,则是以凤凰自喻,表达了自己对道德高尚之人的敬仰之情。凤凰作为吉祥之鸟,常被用来象征德行,作者将自己比作凤凰,意味着自己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
第三句“虎豹憎人上九关”,则是一种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权贵的畏惧和不满。虎豹是猛兽,它们厌恶那些敢于挑战它们的人类,而这里作者用来形容那些贪婪权势的人。这种对比强调了作者对于权力的警惕和批判。
最后两句“持论太高天动色,忧时未老鬓先斑”,进一步表达了作者对于政治现实的忧虑和感叹。他认为自己的见识过于高深,以至于连天地都为之动容;而自己尚未老去,但头发已经斑白,这反映了他对现实政治的失望和无奈。
这首诗通过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展现了作者对于自然景观的赞美、对自己品德的自信以及对政治现实的批判和反思。它不仅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也体现了宋代文人的社会责任感和忧国忧民的精神风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