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戈五纪乱如烟,吴越生成八十年。
遗像尘昏碑露立,三间败屋独萧然。
【注释】
谒武肃王庙一绝:在祭拜武肃王的庙里题写了这首七言绝句。
干戈:兵器,这里指战争。
五纪:五个年头,指从元嘉二十七年(450)起至宋亡为止,共27年时间。
烟:烟雾,形容战火纷飞,烟尘滚滚。
吴越:指吴国和越国,古代两个割据政权,后泛指中国南方。
生:指建立或发展,这里是形成的意思。
八十年:指吴、越两国形成的时间。
遗像:已故人或死者的形象,这里指武肃王的遗像。
碑:墓碑。
露立:暴露在外,形容风雨剥蚀,碑文显露。
三间:三间房屋。
败屋:倒塌的房屋。
萧然:萧条的样子,形容荒凉。
赏析:
此诗是诗人谒谒武肃王庙时所作,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兴衰成败的深沉感慨。
首句“干戈五纪乱如烟”,以“干戈”二字开篇,直抒胸臆,道出了战争给国家造成的破坏,如同烟雾一般难以驱散。这一句既是对历史的回顾,也是对现实的写照。
颔联“吴越生成八十年”,诗人用“吴越”二字,巧妙地指代了历史上的吴国和越国,暗示了这两个国家曾经繁荣一时,但最终因内部矛盾激化而导致灭亡。这里,诗人通过对比的方式,突出了战争给国家带来的毁灭性后果。
颈联“遗像尘昏碑露立”,诗人进一步描绘了武肃王庙的现状。这里的“遗像”指的是已故人的肖像,而“碑”则是墓碑。诗人通过对遗像和碑文的描述,展现了庙宇的破败景象,以及战争留下的创伤。
尾联“三间败屋独萧然”,诗人以“败屋”二字收束全诗,强调了武肃王庙的残破不堪。这里的“萧然”一词,既形容了败屋的凄凉,也隐喻了国家的衰败之状。
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深刻的抒情,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兴衰成败的深沉感慨。它不仅是对历史的回望,更是对现实的反思和对未来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