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名宰相子,二十取辞科。
得县古称厉,登楼朝见涡。
疲民劳赋役,静理足弦歌。
八桧仙祠在,知君秀句多。

才名宰相子,二十取辞科。

得县古称厉,登楼朝见涡。

疲民劳赋役,静理足弦歌。

八桧仙祠在,知君秀句多。

诗句翻译与注释:

  1. “才名宰相子”:“才名”指的是才华和名声;“宰相子”指的是出身于宰相家庭的孩子。这句话的意思是,韩维有着杰出的才华,他的名声如同来自宰相家庭的子弟一样响亮。

  2. “二十取辞科”:“二十”指的是韩维二十岁的年龄;“取辞科”指的是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这句话表明韩维在二十岁时通过科举考试,成为进士,开始了仕途生涯。

  3. “得县古称厉”:“得县”指的是获得了某个县的官职;“古称”指的是古代的名字;“厉”是古代地名,位于今天陕西省咸阳市境内。这句话意味着韩维在某个县担任官职,这个县曾经有“厉”这个名称。

  4. “登楼朝见涡”:“登楼”指的是登上高楼;“朝见”指的是朝见皇帝;“涡”是今天的地域名,位于河南省境内。这句话描述了韩维在高楼上向皇帝汇报工作情况的场景。

  5. “疲民劳赋役”:“疲民”指的是疲惫的百姓;“劳”是使劳累的意思;“赋役”指的是赋税和徭役。这句话表达了韩维在任职期间为百姓所承受的繁重赋税和徭役之苦。

  6. “静理足弦歌”:“静理”指的是平静的治理;“足”是足够的意思;“弦歌”指的是歌唱和弹拨乐器的声音。这句话描绘了韩维治理国家时,百姓能够安居乐业,生活平静而幸福。

  7. “八桧仙祠在”:“八桧”指的是八棵柏树;“仙祠”指的是神仙居住的祠堂。这句话提到了韩维任职的地方有一座供奉神仙的祠堂,暗示着他在当地受到尊重。

  8. “知君秀句多”:“知君”指的是知道这个人;“秀句”指的是优美的诗句。这句话表示韩维有许多优美的诗句,赞美了他的才学。

作品赏析与背景介绍:

韩维(约1019年—1083年),字伯玉,江西丰城(今江西南昌)人。他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官员,与苏轼、欧阳修等人交往甚密,并有诗作传世。韩维的诗风格清新自然,善于表达个人情感和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他在官场的经历也丰富多样,曾在多个地方担任过要职,对当地的文化和教育事业有所贡献。

《送卫真晏太丞》这首诗可能是韩维在送别一位名叫卫真的太丞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这位友人的赞赏和祝福。诗中的“才名宰相子”、“二十取辞科”等句子反映了韩维对自己才华和成就的自豪,同时也展现了他谦虚好学的态度。此外,韩维在诗中还提到了自己的家乡和任职地区,表达了对故乡的眷恋以及对新环境的适应。

通过对《送卫真晏太丞》这首诗的逐句解读和赏析,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韩维的诗歌艺术和他的人生经历。同时,这首诗也为我们展示了宋代文人的生活风貌和他们对社会责任的认知。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