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色分诸岛,清光湛一陂。
鸟行排夕照,竹影乱风漪。
道体烦摩撮,禅心绝占窥。
由来输范老,佛法不曾知。
【解析】
“和冲公上人”是题目,点明了全诗的写作对象。“远色分诸岛,清光湛一陂”两句,写景抒情。前句写海天相接,水天一色的辽阔景象;后一句写夕阳西下,余晖洒在湖面上,波光粼粼。“鸟行排夕照,竹影乱风漪。”这两句,写鸟儿飞过落日余辉,竹影摇曳生姿。“道体烦摩撮,禅心绝占窥”,写佛家修炼的方法与禅宗悟性的境界。“由来输范老,佛法不曾知。”写自己对佛教的了解,表达出作者的谦虚之情。
【答案】
译文:
远处的山色将岛屿分开,清亮的月光把湖面照得一片明亮。鸟儿掠过夕阳下的湖面,竹影在微风中摇曳生姿。佛家的修炼方法是用摩挲法,禅宗的悟性境界是断绝一切杂念。
赏析:
这是一首赠别之作。诗人通过赞美友人的佛门修行,表明了作者对佛法的认识和态度。
首联“远色分诸岛,清光湛一陂”。“远色”指远处的群山,“分诸岛”,即山峦叠嶂,将海面分成无数岛屿。“清光”形容晚霞的明丽。“湛”,清澈、深湛,“一陂”,即一片池沼,这里代指大海或湖泽。这两句写海天相接,水天一色的辽阔景象。
颔联“鸟行排夕照,竹影乱风漪”。这两句写鸟儿飞过落日余辉,映入眼帘的是竹林的影子随风荡漾。“鸟行”即鸟飞,“排”是排列,“夕照”即夕阳,“乱风漪”是风吹水面泛起层层涟漪。
颈联“道体烦摩撮,禅心绝占窥”,“道体”指佛家修持的方法,“摩撮”即摩挲,“禅心”指禅宗悟性的境界。“占窥”是探求,观察的意思。这两句写佛家修炼的方法与禅宗悟性的境界。
尾联“由来输范老,佛法不曾知”。范蠡,春秋末期越国的大夫,以高超的谋略辅佐越王勾践灭吴复国,功成身退,泛舟于五湖之间,后人称之为“陶朱公”。这两句是说:从古至今,很少有人像范蠡那样精于佛理而不知世间事。这两句表达了作者谦虚自谦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