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疏非所用,身退此其时。
静默安虚室,忧虞履薄凘。
景和闻鹊稔,花近候梅知。
杖履从兹数,非公孰与期。

【注释】

1.景仁:指北宋名相司马光,因曾任同平章事(副宰相),又称司马同平。

2.探春:即赏春。

3.才疏非所用:才能不足,不能胜任重任。

4.身退此其时:身体力行地退隐,正是时候。

5.静默安虚室,忧虞履薄凘:安静地住在空荡的屋子里,忧虑重重,步履艰难。

6.景和闻鹊稔:春天到来的时候,听到喜鹊叫得欢实。

7.花近候梅知:花儿即将开放的时候,知道梅花已经盛开。

8.杖履从兹数,非公孰与期:拄着手杖,穿着鞋子从这数着日子,只有您司马光才能与您共度时光。

【赏析】

这首诗写于作者任同平章事期间,是向司马光表示敬意的赠诗。

首联“才疏非所用,身退此其时”,诗人自谦说才能浅薄,不适合担任高官重职,现在应当辞官隐居,以避世祸。这里“才疏”是指自己的才能不够高强,“非所用”是说自己没有能力承担重任。“身退此其时”意思是说现在正是自己应该退出政坛的时候。

颔联“静默安虚室,忧虞履薄凘”,表达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孤独感,他独自坐在空荡荡的房间里,心情烦乱不安。

颈联“景和闻鹊稔,花近候梅知”,描绘了初春的景象。“景和”是地名,“景和闻鹊稔”指的是春天来临,喜鹊鸣叫的声音越来越响;“花近候梅知”则是说花儿将要开放,人们都知道。

尾联“杖履从兹数,非公孰与期”,诗人感慨道,我拄着手杖,穿着鞋子从今以后将度过漫长的岁月,而没有谁能与我相伴。这反映了他对司马光的敬爱之情。“杖履”指的是手杖和鞋子;“从兹数”是指从今以后;“非公孰与期”意味着没有别人能像司马光那样与我相伴。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司马光的敬意和感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