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策安宗社,高文著庙堂。
从容造辟议,感激荐贤章。
貂冕崇廞服,銮舆俯奠觞。
哀荣岂无有,公德倍辉光。
【注释】
(1)大策:指国家重大的谋划。安宗社,使社稷平安。高文:指文章。着:显扬。
(2)从容造辟议:从容地参与议论政事。辟议,对政事的讨论或评论。
(3)感激荐贤章:感激之心,为国荐举贤人。
(4)貂冕崇廞服:貂冠和礼服。这是皇帝的服饰,用来尊称朝廷大臣。
(5)銮舆:皇帝的车驾。奠觞:祭酒。奠,祭;觞,一种盛酒器。
(6)哀荣:悲哀荣耀。无有:没有。
(7)公德:国家的德行,也指君主的德行。倍辉光:加倍光辉。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宋仁宗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去世前所写的挽词,其内容是追忆先祖晏殊的政绩,颂扬他的德行。《宋史·晏殊传》记载:“晏殊卒,赠司空,谥元献。”可见此诗与作者本人无关。
开头两句是写晏元献公生前的功绩:他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文章写得好,在朝堂上主持公道,为国选贤任能。这里“大策”与“高文”都是指他为国家作出的大贡献,“著”和“显”都表示“显著”、“显赫”。
三、四句是写他在朝中的地位和声望:他地位很高,所以皇帝要来参加他的葬礼,而且亲自为他送葬。“从容”二字说明皇帝对此事非常慎重;“造”“荐”二字表明皇帝对晏殊十分信任。
五、六两句是写皇帝对他的恩宠:皇帝赐他貂冠和礼服,并且亲临丧礼,祭奠他。
最后两句是作者的赞语:他为国家做出这么大的贡献,国家的光荣和利益是有目共睹的,他的德行更是无与伦比的,所以他死后仍然受到人们的尊敬和怀念。“哀荣”一词概括了人们对他的评价,而“公德”则是指他的美德。
全诗语言典雅,感情真挚,表达了作者对故人的深切怀念及对其一生所作贡献的高度评价,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感情和高尚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