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憔悴走京尘,匹马归来访四邻。
足滑旧谙城下径,眼明重见里中人。
青蔬不没荒畦雪,翠柏常留野殿春。
风物自如人事改,夕阳哀泪落衣巾。

谒象之同诸君步之东禅院

二年憔悴走京尘,匹马归来访四邻。

足滑旧谙城下径,眼明重见里中人。

青蔬不没荒畦雪,翠柏常留野殿春。

风物自如人事改,夕阳哀泪落衣巾。

注释:

谒象之同诸君步之东禅院:谒见、拜访象之和诸位朋友一起步行到东禅院。谒,拜见;象之,指王象之,作者的朋友;步之东禅院,即“步至东禅院”。

二年憔悴走京尘,匹马归来访四邻:经过两年的奔波,我身心疲惫地回到京城尘土飞扬的道路上,独自骑马来拜访我的邻居们。

足滑旧谙城下径,眼明重见里中人:脚下踩着熟悉而又滑腻的泥土,眼睛再次看到邻里的人们,仿佛又回到了熟悉的家乡。

青蔬不没荒畦雪,翠柏常留野殿春:田野里的蔬菜依然没有被冰雪掩埋,苍翠的柏树常常留在野庙之中,春天依旧生机勃勃。

风物自如人事改,夕阳哀泪落衣巾:景物的变化就像人间的沧桑一样,夕阳西下,我不禁泪如雨下。哀泪落在衣襟上。

赏析:

此诗是一首记游之作,诗人回忆了在京都的一段经历,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怀念之情,同时也流露出对时光易逝、人事变迁的感慨。

首联“二年憔悴走京尘,匹马归来访四邻”,诗人以“二”字开头,形象地展现了自己两年来奔波于京城的经历。他形容自己为“马”,暗示自己孤身一人,行走在繁华的都市之中。而“四年”则进一步强调了自己在北京的时间之长,以及所承受的压力之大。诗人通过“归访”一词,表达了自己对故土的思念之情。

颔联“足滑旧谙城下径,眼明重见里中人”,则进一步描绘了自己对京城的记忆。诗人回忆了曾经熟悉的城下小路,以及再次见到邻里乡亲的情景。这里的“城下”,不仅指的是北京的城墙之下,也暗喻了诗人内心深处对于故乡的情感依恋。而“旧人新事,皆成追忆”,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的回忆与对未来的期待之间的矛盾心理。

颈联“青蔬不没荒畦雪,翠柏常留野殿春”,则是对京城自然景色的描写。诗人用“青蔬”和“翠柏”两种植物来形容京城的自然环境,既表现了它们在恶劣环境中依然顽强生长的特点,也暗示了诗人对于大自然的敬畏之心。同时,“青蔬”、“翠柏”、“荒畦”、“野殿”等词语的组合,也形成了一种独特的意境,使读者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世界之中。

尾联“风物自如人事改,夕阳哀泪落衣巾”,则是对诗人内心情感的抒发。诗人感叹时光荏苒,人事已非。他用“风物”一词,表达了自己对于自然界变化无常的感慨;用“夕阳”一词,则表达了自己对于时光流逝的无奈和悲伤。最后一句“哀泪落衣巾”更是直接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悲痛与不舍之情。

此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真挚的情感表达,成功地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京城画卷。诗人借景抒情,将个人的情感融入到对自然景色的赞美之中,使得整首诗充满了浓厚的艺术魅力。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