擢玉自成超俗格,施朱不学入时妆。
莫将罗幕轻遮护,从放樽前自在香。

【注释】

擢玉:比喻人的才气。超俗格:超出世俗的品格。罗幕:指女子所着的帷帐。樽前自在香:在酒宴中,任其香气自由散发。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以梅比人,借梅花的高洁品格,赞美了人品的高远。全诗用“擢玉”、“施朱”、“轻遮护”三喻,形象地描绘出梅花的风骨。首二句写梅花高洁之品性,次二句写梅花淡泊之情操,末二句写梅花不媚之性格。诗人通过这三幅画面,表达了对梅花高洁、淡泊、不媚之情的赞颂。

“擢玉自成超俗格”,这两句是说梅花的品格超群绝俗,如同玉石一般高贵而不俗。这里的“擢玉”指的是梅花凌霜傲雪的姿态,如同经过琢磨的玉石一样光彩照人。“自成”则表明这种品格是自然而然形成的,不需要人为的雕琢。诗人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梅花的品格与玉石相提并论,既强调了梅花的高洁,又赋予了其一种超凡脱俗的气质。这种气质是与生俱来的,无需后天努力就能展现出来,因此被称为“超俗格”。

“施朱不学入时妆”,这句诗则是对梅花淡泊之情操的描绘。这里的“施朱”是指涂抹上红颜色的妆容,用来比喻人们追求时尚潮流的行为。而“不学入时妆”则表示梅花并不刻意模仿他人,也不追求表面的华丽,而是保持自己的本色。诗人在这里巧妙地将梅花的淡泊与人们的追逐名利相比,暗示了梅花对于外在美的不屑一顾。这种淡泊的情操正是诗人所欣赏的,也是梅花所具备的一种内在美。

“莫将罗幕轻遮护”,这句诗进一步描述了梅花不媚之性格。这里的“罗幕”是指女子所穿的帷帐,用来比喻外界的诱惑和束缚。诗人认为,如果人们过于关注这些外在的东西,就会忽视了梅花真正的价值。因此,诗人鼓励人们不要轻率地遮挡或保护梅花,而是要让它在自然的环境中自由生长,展现其真正的魅力。这种不媚的态度正是诗人所推崇的,也是梅花所表现出来的一种独立自主的精神。

“从放樽前自在香”,最后一句是说梅花在酒宴中散发出香气,不受拘束。这里的“从放”表示自由自在的状态,而“樽前”则指的是酒宴的场合。诗人通过这一描写,展现了梅花在自然状态下的从容与优雅。在酒宴中,人们可以随意品尝美味佳肴,而梅花却能保持其独特的清香,不为世俗所染。这种不拘泥于世俗的生活方式正是诗人所赞赏的,也是梅花所体现出的一种超然物外的境界。整首诗通过对梅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梅花高洁、淡泊、不媚之情的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