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堂洒寒水,碧楸凉漠漠。
高眠得珍簟,委弃巾与屩。
薰风穆然来,殿角鸣金铎。
清香有时闻,幽鸟无声落。
论诗爱平淡,语道造冲寞。
非吾方外友,谁当共兹乐。

【注释】

①龙兴寺:在今江西南昌市。藏院:即藏经院。②簟:竹制的凉席。③穆然:和悦的样子。④冲寞(mò):清虚寂静的意境。⑤方外友:指隐居不仕的人。⑥兹乐:这种乐趣。⑦空堂:空旷的大厅,这里泛指寺院。⑧高眠:高枕无忧地睡觉。⑨珍簟:珍贵的竹席。⑩幽鸟:幽静的鸟儿。⑪语道:谈论。⑫冲寞:冲淡寂寞。⑬方外友:隐居不与世俗为伍的朋友。⑭兹乐:这种快乐。⑮空堂:空旷的大厅,这里泛指寺院。

【赏析】

这首七律,描写了作者和陈太丞游龙兴寺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闲适生活的喜爱之情。全诗以“同陈太丞游龙兴寺经藏院”一句为开篇,简洁地交代了题旨,点出诗人和友人同游龙兴寺经藏院的场景,并直接点明游览的场所、时间以及所要游览的对象——藏经院。接着诗人从不同的角度描绘了这一场景,表达了自己的感慨之情。

第一联“空堂洒寒水,碧楸凉漠漠。”写景。空堂洒寒水,形容环境冷清,但诗人却在这样的环境中找到了内心的宁静;碧楸凉漠漠,用碧楸来比喻清凉的树木,形象生动地描绘出了龙兴寺的环境,给人一种清凉之感。

第二联“高眠得珍簟,委弃巾与屩。”写自己。高眠得珍簟,意指诗人高枕无忧地睡觉,享受着难得的安宁;而珍簟是珍贵的竹床,也体现了诗人的生活之奢侈。而“委弃巾与屩”,则表明诗人对于生活的淡然态度,即使拥有这样的生活,也愿意舍弃,只愿过着简单而平淡的生活。

第三联“薰风穆然来,殿角鸣金铎。”写环境。薰风穆然来,形容微风吹拂,带来一丝清凉;而殿角鸣金铎,则描绘出了寺院钟声悠扬的景象,让人感受到一种庄严而神秘的氛围。

第四联“清香有时闻,幽鸟无声落。”写自然之美。清香有时闻,形容花香四溢,令人心旷神怡;而幽鸟无声落,则描绘出了鸟儿在空中自由自在地飞翔,没有受到任何束缚的景象,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魅力。

第五联“论诗爱平淡,语道造冲寞。”议论人生哲理。诗人通过论述诗歌创作的真谛,表达出自己对于生活的独特见解。他认为真正的诗歌应该追求平淡无华的风格,只有这样才能打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同时,他也认为人生也应该追求一种冲澹的境界,不受世事纷扰,才能过得更加自在快乐。

最后一句“非吾方外友,谁当共兹乐。”抒发感慨。诗人感叹自己并非那些隐居山林的高士,也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能够与他一起享受这份宁静与快乐。这也表达了他对现实生活的无奈以及对理想境界的渴望。

整首诗通过对空堂、高眠、珍簟等元素的描绘,展现了一个清新脱俗的寺院景象,同时也传达出诗人对生活的独特感悟和追求。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