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寺从分有白莲,人瞻东掖旧承天。
重寻贵主布金地,共饮神僧卓锡泉。
阮叔林闲携伴侣,支郎社内许留连。
欲迎瑞相还龛去,香火灵山古佛前。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与友人同游东掖能仁寺时的即席之作。
首句“两寺从分有白莲”,交代了诗人和友人游览的地点是东掖能仁寺,同时点出了该地盛产白莲。次句“人瞻东掖旧承天”,则点明了此地曾为东掖承天寺,后改为能仁寺。
第三四两句写重游贵主布金地、共饮神僧卓锡泉的情景。贵主,指唐代女皇武则天,武则天在洛阳时,常到承天寺游玩,并在寺中修建佛塔,供奉佛像,后人称其为“贵主”。布金地,意谓武则天曾在此布施金钱。卓锡泉,意谓武则天在此施舍铜钱建塔。这两处地方,都留下了武则天的足迹,也留下了许多传说故事。诗人和朋友重游这些地方,自然会想起武则天当年的事迹。
五六两句写阮叔林携伴侣、支郎社内留连的情景。阮叔林(阮孚)是晋代名士。《世说新语·任诞》载:“阮籍尝登广武(今河南荥阳西北),叹曰:‘时无英雄,使竖子成名。’”这里的“竖子”,就是阮孚。据《晋书·阮孚传》载,阮孚年轻时就很有才气,但性格狂傲不羁,不拘礼法,常常带着酒肉到朋友家去吃吃喝喝。后来他做了大官,却仍然保持着这种豪爽的性格。而他的好友嵇康,却是个清高的人,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有一次,嵇康被司马氏杀害之后,阮孚听说了这个消息,便把衣服脱下来扔到地上。有人问他为什么这样做,他说:“我一向喜欢嵇康这个人,现在知道他死了,所以伤心。”这两句诗中的“阮叔”,就是指阮孚;“支郎”,是指支道林。这两个人物,都是当时的名士,他们在一起喝酒作乐,是很自然的事。
最后两句是全诗的点睛之笔。“欲迎瑞相还龛去”,意谓诗人和朋友们想请来吉祥的神灵回到寺院中去。“香火灵山古佛前”,意谓希望神灵能在香火缭绕的灵山古佛前保佑他们平安无事。
这首诗写得十分生动活泼,充满了生活气息。诗中既没有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艰涩的句子,只是用平实的语言描绘出一幅幅生动的画面,让人仿佛置身于那热闹非凡的寺庙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