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日元无两日晴,小园幽事最关情。
早披鹤氅看云出,晚踏渔舟趁月明。
夜雨洗来修竹净,晓风吹入瘦松清。
野亭花径缘君扫,袅袅秋声动旆旌。
药寮候洪景伯
十日元无两日晴,小园幽事最关情。
早披鹤氅看云出,晚踏渔舟趁月明。
夜雨洗来修竹净,晓风吹入瘦松清。
野亭花径缘君扫,袅袅秋声动旆旌。
【注释】
元:通“原”,本来;
霖:连绵的雨;
霁:雨止天晴。
①《晋书》中记载,陶潜曾隐居在彭泽县(今江西省湖州市),当时郡太守派出督邮到他那里去催征租税,并告诉他可以立即回京任职。陶潜对督邮说:“我从前辞官归田,是迫于不得已的情况,现在我已经年迈体衰,不能为国效劳。希望你们不要因为我是个普通百姓而拘泥于礼节。”说完就辞去了职务。后来他的诗作里常出现“归田”、“归耕”、“归去”等字眼,可见其心志所在。这首诗就是陶渊明辞官后隐居田园生活的写照。
②“小园”二句,写诗人在园中小住时,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
③“早披”句,写清晨披鹤氅看云出山。“鹤氅”,用白羽制成的衣,形如鹤翼,因而得名。《南史.宋武帝纪》:“帝尝以白衣乘素舆,御轻轩,游华林园,从容玄圃,逍遥山川,披鹤氅,散发而咏。”
④“晚踏”句,写傍晚乘渔船在月光下泛游。“渔舟”,指捕鱼的小船。“趁月明”,指趁着皎洁的月光泛舟。
⑤这两句写夜晚雨后,竹林更显青翠,松树也显得格外苍劲。
⑥“野亭”三句,写秋天来到,菊花盛开,花香四溢,随风飘荡。“野亭”,指野外的亭子。
⑦“袅袅”句,写秋风吹过修竹和瘦松的声音。“袅袅”形容声音悠远绵长。
⑧“缘君”二句,写作者为诗人打扫庭院。“花径”,“径”,小路。这里指庭院中的小路两旁的花坛小径。
⑨“动旆旌”句,写秋风送来阵阵菊香,令人心旷神怡,情不自禁地举起旗帜。“旆旌”,旗子,古代行军时用以指挥进退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