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阳中天开帝居,群公下直承明庐。
长鞧短辔褒衣裾,苍头庐儿争走趋。
韩侯画此时无虞,瀛洲仙人乐有馀。
我生不及贞观初,忽思十年身校书。
吟诗天街骑蹇驴,尔来戎马方驰驱。
眼厌绣䘿蒙诸于,把卷未展先欷歔。

【赏析】

这是一首题画诗,写于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韩晃,唐朝中期画家,擅长画人物、山水和花鸟,有“画圣”之称。沈本《瀛洲学士图》是一幅画,画面上描绘了一位学士在瀛洲学士院中吟诗作赋的情景。诗的作者对此画十分赞赏,遂作了一首题画诗。此诗以赞颂韩晃之才为主,并借此抒发诗人对开元盛世的追忆和向往之情。

首联:咸阳中天开帝居,群公下直承明庐。

咸阳是唐代京城长安城,位于关中平原中部偏东,地势高耸,四周环山,南面是终南山,北面是北邙山,西面是雍州高原,东面是渭河平原。咸阳城中,皇宫建筑雄伟壮观,宫殿巍峨高大,气势宏伟壮丽。这里既是帝王居住的地方,也是朝廷百官办公的地方。“中天”,指天空中央,也比喻皇帝居处。“群公下直”,指众官员值勤。“承明庐”,即承明殿,是皇帝听政的官署。这两句说,皇帝居处的咸阳中天开,群臣值勤的承明宫里,都像大鸟一样地栖息着。

颔联:长鞧短辔褒衣裾,苍头庐儿争走趋。

“长鞧”指古代马鞍上的皮饰物,形状似牛角。古时用长鞭套在牛角上,用以控制牛的行动。“短辔”,古代马缰绳,用皮条制成,两端系在马颈上。“褒衣裾”,指宽袍大袖的衣服。“苍头”是奴仆的通称。这两句说,马鞍上挂的是长鞭,马缰绳系得短而粗,身穿宽大袍子,奴仆们争先恐后地跑着追逐着。这两句写宫中侍从们奔走忙乱的样子。

颈联:韩侯画此时无虞,瀛洲仙人乐有馀。

“韩侯”,即韩滉,字君平,唐代中期著名的画家。他善于画人物画、山水画和花鸟画,被人们称为画圣。“无虞”,没有忧虑。“瀛洲”,即传说中的神仙所居之地。《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秦、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秦、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史记·封禅书》:“自五帝以至奏、汉,不可考者万数。然其常所兴,异方有时。”这两句说,韩滉画的人物画非常出色,没有人能比得上他;瀛洲上的仙境非常美丽,令人感到快乐满足。

末联:我生不及贞观初,忽思十年身校书。

“贞观”,唐太宗李世民的年号,公元627年至649年。“校书”是校订文字的意思。“生”,指活着的时候。“忽思”,忽然想起,突然想到。这两句说,我活到现在还不到三十岁,忽然想起了十多年前的往事,那时我还是个年轻的学者呢!

尾联:吟诗天街骑蹇驴,尔来戎马方驰驱。

这两句说自己年轻时常常骑着驴到街上去吟咏诗歌,如今却到处打仗,奔波忙碌。这两句表达了自己怀念过去和平安宁生活的愿望和感慨。

全诗以赞韩晃之才为主,同时借此抒发诗人对开元盛世的怀念和向往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