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华籍籍祖风存,况佐风流谢使君。
健笔想无诗债负,漏卮应少酒知闻。
趣装剑懒从人借,谒庙香非为己焚。
好对前山思节俭,夷齐饿死舜耕耘。
送王专推官赴任河中
声华籍籍祖风存,况佐风流谢使君。
健笔想无诗债负,漏卮应少酒知闻。
趣装剑懒从人借,谒庙香非为己焚。
好对前山思节俭,夷齐饿死舜耕耘。
注释:
- 声华籍籍祖风存:声名和才华(声华)虽然显赫,但都源于祖辈的风范,即承袭了家族的传统与荣耀。
- 况佐风流谢使君:何况辅佐这样的风流才子,也就是指自己作为副手,协助主事的官员。
- 健笔想无诗债负:用一支有力的文笔来表达,希望没有欠下的诗债(即未能完成的作品或未被接受的诗作)。
- 漏卮应少酒知闻:像酒杯一样小的容器,比喻微薄的俸禄,希望不要因喝酒而浪费了这份微薄的收入。
- 趣装剑懒从人借:懒得借用他人之剑,可能是指自己有随身携带的剑。
- 谒庙香非为己焚:祭拜神庙时烧的香不是为自己点燃的,而是奉献给神明的。
- 好对前山思节俭:面对家乡的前山,想到要过一个节俭的生活。
- 夷齐饿死舜耕耘:夷齐是商朝末期的一位贤者,他为了不连累君主而宁愿饿死也不接受赏赐,这与舜帝耕作的故事相呼应,表达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诗人王维以“送王专推官赴任河中”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送别场景。全诗紧扣“送行”二字展开,通过对王专推官赴任河中的细节描写,展现了诗人深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美好祝愿。
首联“声华籍籍祖风存,况佐风流谢使君。”诗人开篇便点明了王专推官的背景,他的声名和才华都继承了家族的传统与荣耀。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他即将辅佐风流才子的期待。这句诗既表现了王专推官的身份地位,也暗示了他将承担的重要职责。
颔联“健笔想无诗债负,漏卮应少酒知闻。”诗人用“健笔”来形容王专推官的文才,希望他能在文学创作上取得更大的成就,没有欠下的诗债。同时,他也提醒王专推官要珍惜自己的时间和精力,不要因为饮酒而荒废了学业。这句诗既赞美了王专推官的文才,也提醒他要合理安排时间,保持清醒的头脑。
颈联“趣装剑懒从人借,谒庙香非为己焚。”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王专推官的形象。他不仅拥有一把利剑,而且喜欢独自出游,享受着孤独的自由。他甚至愿意放弃祭祀时的供奉仪式,只为了纪念自己的祖先。这句诗既展现了王专推官的个性,也反映了他对家族传统的认同和尊重。
尾联“好对前山思节俭,夷齐饿死舜耕耘。”诗人将话题引向了对前山的思考。他想起了古人夷齐宁愿饿死也不愿接受君主赏赐的故事,与舜帝耕作的故事相呼应。这些故事都体现了一种高尚的道德情操,即追求简朴生活,不被物质所困。诗人希望自己的好友能够继承这种精神,过上一种节俭的生活。
这首诗以送别为主题,通过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王专推官的形象和背景。诗人不仅赞美了他的文才和个性,还提醒他要珍惜时光,保持清醒的头脑。同时,他也鼓励王专推官追求高尚的道德情操,过上一种节俭的生活。整首诗既有对友人的深情厚意,也有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