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共东郊访懒魁,一时文武尽奇才。
朱衣列到柴门住,皂纛随穿竹径来。
乍照儿童戈似雪,忽惊猿鹤鼓如雷。
眼看两地翱翔去,溪上无由更接陪。
谢孙紫微同郡侯石太尉见访
谁共东郊访懒魁,一时文武尽奇才。
朱衣列到柴门住,皂纛随穿竹径来。
乍照儿童戈似雪,忽惊猿鹤鼓如雷。
眼看两地翱翔去,溪上无由更接陪。
注释:
紫微:即紫微垣,古代对帝王所居宫殿的称呼。这里指谢孙(紫微)。
同郡侯石太尉:指谢孙的同郡人、太尉(官名)石某。
懒魁:懒散的领袖人物。
文才:才华。
朱衣:古代官员的服饰颜色,此处指石太尉的官服。
柴门:用柴草编成的门户。
皂纛:黑旗。皂,黑色。纛,大旗。
竹径:竹林中的小径。
乍照:忽然照射下来。
儿童:指孩子。
戈如雪:形容战甲上的兵器像下着雪一样白。
猿鹤:传说中山林中的动物。
翱翔:飞翔。
溪上:指谢孙住所附近的溪流边。
接陪:作陪,陪伴。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李商隐所作的《酬张十一功曹》一诗的颔联和颈联。此诗是一首送别诗,描写了两位好友在分别之际的情景。全诗语言简练、含蓄,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作者深厚的友情。
“谁共东郊访懒魁,一时文武尽奇才。”首联直接点明了此次拜访的对象——谢孙,并交代出此次拜访的目的——交流武艺。东郊,泛指郊外之地。懒魁,指谢孙,意即懒散的领袖人物。“一时文武尽奇才”,表明这次聚会的主角是文武双全的才子佳人。
颈联“乍照儿童戈似雪,忽惊猿鹤鼓如雷”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战场的紧张气氛表现得淋漓尽致。“乍照”,意为突然照射下来。“儿童戈似雪”,意即战场上的儿童兵手持长矛如同白雪一般洁白。“忽惊猿鹤鼓如雷”,意即忽然间听到了如同打雷一样的鼓声,形容战场上的鼓声震天动地。
尾联“眼看两地翱翔去,溪上无由更接陪”则表达了诗人对于分别的无奈与伤感之情。“眼看两地翱翔去”,意即看着他们飞向远方,各自追寻自己的梦想。“溪上无由更接陪”,意即无法再在这里相聚了,只能默默地祝福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