君移棠树民皆喜,我住东郊却懒夸。
拙性怕逢诗债主,病身愁见酒雠家。
郢词温润如丝雨,蜀纸鲜明似绮霞。
况是已经仙手和,点头空使角冠斜。
【注释】王耿殿丞:指王耿。陕:指陕西。袁刑部:名宗仁,字子修,号刑部,明代官员。唱和诗:互相唱和的诗歌。次:追随。酬二首:作答的两首诗。
【赏析】这首诗是作者应袁宗仁的请托而作。袁宗仁在陕西任上,曾因王耿移山而感到高兴,因此向王耿赠送了一首唱和之作。作者对袁宗仁的唱和之作十分欣赏,于是也写了两首和诗,以示酬谢。
首联“君移棠树民皆喜,我住东郊却懒夸。”意思是说,君王移走棠树,百姓们都很高兴,但我住在东郊却懒得炫耀。这句中,“君”和“我”都是指诗人自己,用“君”“我”来代称对方,是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表达方式。这里,“君移棠树”指君王将棠树移走,因为棠树长势茁壮,可以防风固土,所以被视为吉祥之物。“民皆喜”则表明此事对百姓们来说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但诗人自己却对此并不怎么感兴趣,因为他觉得自己住在东郊,没有什么值得炫耀的地方。这里的“却懒夸”就是诗人对自己住地不满的表现。
颔联“拙性怕逢诗债主,病身愁见酒雠家。”意思是说,我这个人又笨又拙,最怕遇到那些喜欢写诗的人;因为我身体不好,所以常常担心喝酒误事。这里的“拙性”,即笨拙、不聪明的性格;“怕逢诗债主”则是指不喜欢被写诗的人纠缠;“病身愁见酒雠家”则是指担心自己因为身体不好而喝酒误事。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性格和身体状况的不满,同时也反映了诗人与世隔绝的生活状态。
颈联“郢词温润如丝雨,蜀纸鲜明似绮霞。”意思是说,袁宗仁的诗句写得像绵绵细雨一样温柔,而他的书信则是那么鲜艳夺目。这里的“郢词”指的是袁宗仁的诗歌,而“蜀纸”则是指四川出产的精美纸张。这两句通过比喻手法,赞美了袁宗仁的诗歌和书信都非常出色,令人难以忘怀。
尾联“况是已经仙手和,点头空使角冠斜。”意思是说,更何况你已经是一位仙人般的高手了,我的一首诗竟然让你点头称赞。这里的“已经”表示诗人认为自己的诗还比不上袁宗仁的水平;“点头空使角冠斜”则是指自己的诗让袁宗仁点头称赞,但却没有达到他的要求。这两句话既表达了诗人对自己诗歌水平的自谦,也体现了对袁宗仁高超技艺的赞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