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皇华觐紫宸,文资换必异常伦。
随轩已有三茅客,下榻宁无两制人。
清洛听应移足懒,碧嵩看想转头频。
他时乞得休官后,莫负前言作善邻。
【注释】:
- 皇华觐紫宸:皇华,即皇帝的使节。紫宸,指皇宫。
- 文资换必异常伦:文资,文职官职的资历和等级。换,交换。异常伦,与一般人不同。
- 随轩:跟随帝王的车轩(帝王乘坐的车子)。
- 三茅客:指三位隐士。
- 下榻:指投宿、住宿。
- 清洛听:指在洛阳听到。
- 碧嵩看想转头频:指站在嵩山之巅,看到远方的景色而频频回望。
- 休官后:退休之后。
- 作善邻:做好邻居。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送杨侍禁赴京时的一首赠别诗。诗人以饱满的热情和深情表达了对友人的鼓励和祝福。
首联:“一种皇华觐紫宸,文资换必异常伦。”诗人用“一种”一词来形容自己与杨侍禁的关系,突出了杨侍禁的身份地位。诗人希望杨侍禁能够有机会觐见皇帝,并以此为契机,提升自己的地位。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杨侍禁的祝愿,希望他能够在这次觐见中取得非凡的成就,成为与众不同的人物。
颔联:“随轩已有三茅客,下榻宁无两制人。”这里,诗人巧妙地运用了两个典故。一是“三茅客”,指的是古代隐士陶渊明,他曾隐居于桃花源,过着田园生活;二是“两制人”,指的是唐代宰相张九龄和李林甫。诗人希望杨侍禁能够追随这些隐士的脚步,过上宁静致远的生活。同时,他也祝愿杨侍禁能够在官场中取得成功,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宰相。
颈联:“清洛听应移足懒,碧嵩看想转头频。”这里,诗人描绘了一幅美丽的山水画卷。在洛阳听到清波荡漾的声音,让人感到心旷神怡;站在嵩山之巅,看到远处的景色而频频回望。这些美好的景致都激发了诗人内心的情感,使他想起了与友人共度的时光以及未来可能重逢的日子。
尾联:“他时乞得休官后,莫负前言作善邻。”诗人以慷慨激昂的语言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祝福。他希望杨侍禁在将来有机会获得退休的机会,那时他一定要记得自己曾对他的承诺,做一个好的邻居,帮助他度过难关。
整首诗通过丰富的意象和优美的语言展现了诗人对杨侍禁的关心和鼓励,同时也传达了他对友情的重视和珍视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