筑居喜物外,披径穷木末。
层阜绕襟带,澄江见毫发。
芬芬山蜜熟,决决春泉活。
林梢闪猿陨,石罅整衔月。
坐长百虑寂,望远孤兴发。
何必较万殊,吾自师吾达。
双松亭
筑居喜物外,披径穷木末。
层阜绕襟带,澄江见毫发。
芬芬山蜜熟,决决春泉活。
林梢闪猿陨,石罅整衔月。
坐长百虑寂,望远孤兴发。
何必较万殊,吾自师吾达。
注释:
筑居喜物外:在大自然之中建造住所,喜欢物外之境(即自然景色)。
披径穷木末:沿着小径走到树的尽头。
层阜绕襟带:层层起伏的山峦环绕着衣襟。
澄江见毫发:清澈的江水能见到细微的东西。
芬芬山蜜熟:山中的花蜜已经成熟。
决决春泉活:春日的泉水清澈活泼。
林梢闪猿陨:树林中猿猴跳跃的身影映入眼帘。
石罅整衔月:岩石间的裂缝中,月亮清晰可见。
坐长百虑寂:坐下来长久地思考,百思不得其解。
望远孤兴发:望着远方的风景,心中生出一种孤独的感觉。
何必较万殊,吾自师吾达:为何要比较万物的不同之处呢?我只学习自己的道路。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双松亭创作的一首咏怀诗。全诗通过细腻的描写和深刻的感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下面是逐句解析:
第一句“筑居喜物外”,诗人在大自然之中建造住所,享受与世隔绝的宁静。这种生活态度体现了他对物外之境的追求。
第二句“披径穷木末”,诗人沿着小径走到树的尽头,欣赏大自然的美丽景色。这一行为描绘了诗人与自然的亲密接触,也反映了他对自然的热爱。
第三句“层阜绕襟带”,层层起伏的山峦环绕着诗人的身体。这一景象展现了大自然的壮丽和壮观,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于自然美景的赞叹。
第四句“澄江见毫发”,清澈的江水能见到细微的东西。这一句描绘了诗人眼中的自然美景,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细节的观察和欣赏。
接下来的两句“芬芬山蜜熟,决决春泉活”,描述了山中的花蜜已经成熟,春日的泉水清澈活泼。这些描述都体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赞美之情。
第六句“林梢闪猿陨”,树林中猿猴跳跃的身影映入眼帘。这一形象生动地描绘了山林的生机和活力,也反映了诗人对生命的珍视和敬畏。
第七句“石罅整衔月”,岩石间的裂缝中,月亮清晰可见。这句诗展现了大自然的静谧和神秘,也让人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平静和淡定。
第八句“坐长百虑寂,望远孤兴发”,坐着长时间地思考,百思不得其解。这句诗表达了诗人在思考中的迷茫和困惑,也暗示了他对于人生哲理的深入探讨。
最后两句“何必较万殊,吾自师吾达”,为何要比较万物的不同之处呢?我只学习自己的道路。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的独特见解,他主张不要过于追求外在的事物,而是要学习自己的道路,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安宁。
这首诗是一首充满哲理和诗意的作品,它通过对自然景色的描绘和对人生哲学的思考,展现了诗人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以及对人生意义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