堕甑看无益,乘轩计亦疏。
忍贫吾自解,过论子姑徐。
但得耆而艾,饱观诗与书。
时乎一杯酒,此外尽从渠。

《赠宋相士》是宋代诗人谢枋得的一首五言律诗,创作于宝祐四年(1256)。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生活画面,表达了诗人对贫苦生活的理解和接受,以及对知识和文化的追求。下面将对这首诗进行逐句释义:

  • 首句“堕甑看无益”:这句诗描述了一个人看到破损的甑(古代的一种陶器)后,意识到修补已经无济于事。比喻在困境中,即使付出再多的努力和尝试,结果也可能徒劳无功,因此感到失望和无用。

  • 次句“乘轩计亦疏”:乘轩指的是乘坐高车,轩通常指高大的车。这里暗示了追求高位或权力的计划也是不切实际的。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于社会地位和权力的追求并未带来预期的成功,从而产生了无力感。

  • 第三句“忍贫吾自解”:忍受贫穷是诗人的自我释然。这表明诗人能够接受自己的贫困境遇,并不将其视为一种负担或耻辱。

  • 第四句“过论子姑徐”:这里的“过论”可以理解为过于评价或议论。诗人劝诫那些急于下结论的人要慢一些,不要急于评判。这句话反映了诗人对他人急躁态度的宽容与理解。

  • 第五句“但得耆而艾”:耆是指年长的人,艾指艾灸,常用来治疗疾病。诗人在这里表示只希望看到有智慧和经验的人,而不是急于求成。这句话体现了诗人对智者的尊重和期望。

  • 第六句“饱观诗与书”:饱读诗书意味着充分地阅读和学习诗歌和书籍。诗人渴望通过学习和欣赏文学艺术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 第七句“时乎一杯酒”:这句话暗示在适当的时候,喝一杯酒也是一种享受。诗人在这里表达了对简单生活乐趣的向往。

  • 最后一句“此外尽从渠”:这句话表明除了上述所提及的生活哲学和精神追求外,其他的事情都随其自然发展,无需强求。诗人以这样的结尾,留给读者广阔的思考空间。

这首诗通过对日常生活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面对困境的态度和对知识、艺术的热爱。它不仅是对个人命运的思考,也是对人生哲理的探讨,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