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世读书少,前人教子难。
青灯长合席,红日趱归鞍。
梅自知春近,松应耐岁寒。
楼高新月好,后夜与谁看。
送张子高归延平
乱世读书少:在动荡的时世中学习的机会越来越少,古代的教育环境艰难。
前人教子难:古人教育子女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前人的经验和智慧往往难以传承。
青灯长合席:夜晚常常围坐在一起,用蜡烛的光继续学习和讨论,体现了浓厚的学习氛围。
红日趱归鞍:太阳西下,学子们匆匆收拾行囊,准备回家,展现了学子们的急切心情。
梅自知春近:梅花知道春天即将来临,比喻有先见之明的人或事物能够预见未来。
松应耐岁寒:松树能经受住严寒,比喻坚强不屈的性格或品质。
楼高新月好:高楼之上,仰望皎洁的月光,寄托了诗人对美好未来的憧憬。
后夜与谁看:夜晚的寂静中,诗人独自思考,对未来感到迷茫和孤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以及借物喻志的艺术手法,深刻表达了作者在动荡时代对知识和学问的重视,以及对教育子女的深切忧虑。诗人通过对比过去和现状,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反映了社会现实的严峻性和个人的困境。同时,诗中的自然意象也富有深刻的哲理,如“梅”和“松”象征坚韧和毅力,鼓励人们在困境中保持乐观和坚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