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
精神常与天来往,躯壳不知谁滞留。
穹壤岂无陆修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诗句释义与解析:

  1. 明知儒道本同流,未了因缘不自由。
  • “明知”:表示对儒道同源的深刻理解。
  • “儒道”:儒家和道教,两者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 “本同流”:表明儒、道两家思想的根本相通之处。
  • “未了因缘”:指未能完全解开或解决某些事情的缘由或关联。
  • “不自由”:表示受到某种限制或束缚,不能自由地行动或表达自己的观点。
  1. 紫府寥阳随念到,红尘辛苦几时休。
  • “紫府”通常用来指代神仙居住的地方,这里可能暗指道教的修行之地。
  • “寥阳”可能指的是天空或者高处,表示一种超然物外的状态。
  • “随念到”:意味着随着思考或念头的变化而达到不同的境界或状态。
  • “红尘”:通常指世俗的红尘世界,即人间的世界。
  • “辛苦”:表达了一种劳累或努力的状态,也可能暗示着世间的纷扰和艰难。
  1. 精神常与天来往,躯壳不知谁滞留。
  • “精神”:这里可能指人的精神状态或心灵状态。
  • “与天来往”:形容精神与宇宙的广阔、高远相联系,有超越尘世之意。
  • “躯壳”:通常指人的肉体或躯体,也用来比喻事物的外壳。
  • “谁滞留”:反问句式,表示对于“谁”滞留在这个物质世界中的疑问。
  1. 穹壤岂无陆修静,知君认得故吾不。
  • “穹壤”:广阔的天地,常用来形容世界的广袤无垠。
  • “陆修静”:陆修静是南朝梁时期的一位僧人,以禅宗著称。
  • “认得”:了解或认识的意思。
  • “故吾不”:意为因此我才不去,或者说我之所以没有去做是因为我知道你会这样做。
  1.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儒道两家的思想,表达了诗人对超脱俗世、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和谐的向往。诗人认为,无论是在世俗中还是仙界,人的精神都应当与宇宙保持连接,而不应被身体或物质的局限所束缚。通过诗中的“陆修静”,诗人还表达了对佛教禅宗的理解,认为只有真正理解并认同这种精神境界的人,才能真正实现心灵的解脱。整首诗既体现了诗人对哲学思想的深刻见解,也展现了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鼓励人们在面对困境时要勇于追求精神上的自由与和谐,不被世俗所困。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