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二峰峰最高,脚踏高处真人豪。
远观灵山一培嵝,俯视彭蠡无波涛。
眼明始见沧海阔,心闲却怜人世劳。
后百千年谁独立,万古一览皆秋毫。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王之涣的《题龟峰》。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的注释和赏析:
第一句: 三十二峰峰最高,脚踏高处真人豪。
- 注释: “三十二峰”指的是庐山的山峰数量;“峰最高”形容这些山峰高耸入云,气势雄伟。
- 赏析: 这句描绘了庐山壮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敬畏和赞美。
第二句: 远观灵山一培嵝,俯视彭蠡无波涛。
- 注释: “灵山”是指庐山,“培嵝”是地名,位于江西九江市;“彭蠡”也是地名,位于江西省。
- 赏析: 诗人通过远观和俯视,将庐山与周围的灵山、彭蠡等地连在一起,展现了庐山的壮美景观。同时,这句也体现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敏锐观察和深刻感受。
第三句: 眼明始见沧海阔,心闲却怜人世劳。
- 注释: “沧海阔”形容海洋广阔无垠;“心闲”则指心境宁静。
- 赏析: 这句表达了诗人在欣赏自然美景的同时,也感叹人世间的纷扰和劳累。诗人通过对比自然的广阔与人的渺小,表达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
第四句: 后百千年谁独立,万古一览皆秋毫。
- 注释: “后百千年”指的是未来的某个时间点;“独立”意味着独自站立;“秋毫”是微小之物,比喻极小的东西。
- 赏析: 这句诗以问句的形式,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思考。诗人希望在百千年后,人们能够独立于世,俯瞰历史的变迁,从宏观的角度去看待世界的发展和变化。同时,这句也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人类命运的关注。
整首诗通过对庐山的描述和对人生哲理的思考,表达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对人类命运的感慨。诗中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排比等,增强了诗歌的表现力。同时,诗歌的语言简洁明了,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和思考的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