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山更入山,百事不相关。
只有猿狙外,更无鸡犬间。
渊泉得沿濯,岩岫要跻攀。
最是高人语,时容见一斑。

【注释】

居山更入山:隐居在山上,又深入到山林之中。

猿狙(jū):猿猴。

渊泉:深水泉。濯(zhuó):洗。

岩岫(xiù):山峰。跻攀(jī pān):攀登。

高人语:高人之语,指隐士的话。时容见一斑:偶尔听到一些隐士的言谈。

【赏析】

《次韵昌甫别后所寄》,是宋代文学家黄庭坚写给友人晁补之的信,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全诗通过描绘隐居生活的清幽、闲适和自在,展现了诗人内心的宁静与满足。

首联“居山更入山,百事不相关”,表达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特点。在这里,“居山”意味着隐居在山林之中,而“更入山”则表示诗人不仅停留在山下,还深入到山林之中。这种深入山中的生活方式,使得诗人能够远离尘世的纷扰,享受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同时,“百事不相关”也暗示了诗人在隐居生活中的超然物外,不问世事的心态。

颔联“只有猿狙外,更无鸡犬间。”进一步描绘了诗人隐居生活的环境。这里的“猿狙”指的是猿猴,而“鸡犬间”则是指鸡狗等家禽之间。通过对比,诗人表达了对隐居生活的热爱。在诗人看来,只有在远离城市喧嚣的地方才能真正感受到自然的魅力和生命的活力。因此,他更愿意在猿猴和鸡犬之间找到一份宁静与和谐。

颈联“渊泉得沿濯,岩岫要跻攀。”则是对诗人隐居生活的另一种描绘。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欣赏。他认为,山中的水源清澈甘甜,可以洗涤心灵;而山峰险峻陡峭,需要攀登才能到达高处。这种生活方式既符合古人崇尚自然的情怀,也体现了他追求自由与解脱的人生态度。

尾联“最是高人语,时容见一斑。”则是对诗人内心世界的抒发。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于隐士话语的向往和敬仰。他认为,隐士们的话语往往充满智慧与哲理,能够给人带来启迪与感悟。因此,他时常倾听这些高人之语,从中汲取养分和灵感。虽然自己无法完全理解或领会,但也会尝试去领悟其中一二。这种对于隐士话语的敬仰之情,也反映了他对知识渴望和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

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隐居生活中的各种细节和感受,展现了他对隐居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同时,诗中的意象和情感也与诗人自身的经历和性格相契合,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真实和感人。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