渌净偏浮月,清虚正得秋。
半酣元有兴,投老却无愁。
露气远犹见,烟光冷不收。
孤城对萧寺,新雁便沧洲。

这首诗的原文如下:

十三日自赵十家同诸友步至浮梁
渌净偏浮月,清虚正得秋。
半酣元有兴,投老却无愁。
露气远犹见,烟光冷不收。
孤城对萧寺,新雁便沧洲。

下面是逐句注释及赏析:

诗句解释

  1. 渌净偏浮月,清虚正得秋。 - 这句话描述了一个宁静的夜晚,月光下水面显得格外清澈。”渌净”指的是水的颜色或水质,”浮月”则是指天空中的月亮。”清虚”可能指天空或者整个环境给人一种空旷、清新的感觉。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也是诗人感慨时光流逝的时候,所以这里可能是在感叹时光易逝。
  2. 半酣元有兴,投老却无愁。 - “半酣”指的是饮酒到了一半的程度,”投老”意味着年岁已高,”无愁”表示没有忧愁。整句话的意思是,在酒意正浓时,兴致很高,但年纪渐长后,反而没有了过去年轻时的那种忧愁了。这可能是诗人对自己人生经历的一种感慨。
  3. 露气远犹见,烟光冷不收。 - “露气”是指露水的寒气,”烟光”可能是指烟雾的光线。这句诗描绘了夜晚的景象,露水和烟雾都让人感觉到凉爽和寒冷。这可能是因为天气比较凉快,也可能是诗人在用这样的景物来表达自己的情感。
  4. 孤城对萧寺,新雁便沧洲。 - “孤城”可能指的是一座孤立无援的城市,”萧寺”可能是指一座古老的寺庙,”新雁便沧洲”可能是在描述迁徙的雁鸟飞向南方的大海。这句诗可能是在形容一种离别的场景。

整体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写景抒情的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来表达诗人的情感。前两句描述了夜晚的自然景象,营造了一个宁静、清新的氛围。接着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经历的感慨,尤其是对于年龄增长后心态的变化。最后两句则是通过描写一个孤独的古城和一个迁移的雁鸟,来表达一种离别的情绪。整首诗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以及他对人生、时间和变迁的深刻感悟。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