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花高树最宜晴,细雨横枝亦奈阴。
色薄半开都有态,香浓初谢转伤情。
水边却恨无多子,山嘴尤怜太瘦生。
驿使折来春信早,单于吹罢角声清。
梅
繁花高树最宜晴,细雨横枝亦奈阴。
色薄半开都有态,香浓初谢转伤情。
水边却恨无多子,山嘴尤怜太瘦生。
驿使折来春信早,单于吹罢角声清。
【注释】:
- 梅:这里指梅花。
- 繁花高树:形容梅花盛开在高高的树上。
- 细雨横枝:形容梅花被细雨淋湿。
- 色薄:指花瓣颜色浅。
- 半开:指梅花半开放的状态。
- 有态:指梅花的形态。
- 伤情:因梅花凋谢而感伤。
- 水边:指河边。
- 却恨:遗憾。
- 尤怜:特别喜爱。
- 单于:指北方少数民族首领。
- 驿使:驿站传递信息的人。
- 春信早:春天的消息早到。
- 角声清:指吹角的声音清脆。
【赏析】:
这是一首咏梅词,通过梅花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喜爱之情及对时光流逝、美好事物易逝的感叹。全词通过对梅花不同状态的描写,展现了梅花的美丽与生命力。
首句“繁花高树最宜晴”,描述了梅花在晴朗天气下盛开在高树上的情景,表现了梅花在阳光照耀下的生机和活力。次句“细雨横枝亦奈阴”,则描绘了在细雨中,梅花依然傲然挺立,展现出坚韧不屈的品质。这两句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在恶劣环境下依然保持美丽和坚强的特性。
词人转向赞美梅花的美态:“色薄半开都有态,香浓初谢转伤情”。这里不仅描述了梅花的颜色和香气,也表达了对梅花凋谢的感慨。梅花虽然美艳,但最终会凋零,让人感到伤感。这种对美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也是诗人对生命的一种思考和感悟。
词人从视觉和嗅觉两个角度继续描绘梅花:“水边却恨无多子,山嘴尤怜太瘦生”。这里的“多子”可能指的是更多的花朵,而“瘦生”则形容梅花生长得纤细而有力。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梅花的独特魅力和顽强生命力。
最后两句“驿使折来春信早,单于吹罢角声清”,则是以春天的到来和角声的清新来形容梅花的美丽。这些美好的象征都为全词画上了完美的句号。整首词以梅花为中心,通过对其不同状态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对梅花的赞美和对生命无常的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