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懒问花事,尚与梅相看。
苍然暮色至,只恐空吹残。
老懒问花事,尚与梅相看。
苍然暮色至,只恐空吹残。
诗句注释
- “老懒问花事”: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疏离,不愿意去询问关于花朵的事情。
- “尚与梅相看”:尽管诗人不想参与春天的活动,但他仍然愿意与梅花相伴。
- “苍然暮色至”:描述了天色渐暗,傍晚的景象。
- “只恐空吹残”:担心这美好的时光会因为寒冷而迅速消逝。
译文
在这首诗中,诗人韩淲通过描绘与朋友分离的情景,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对时间流逝的感慨。诗中的“苍然”一词用来形容黄昏时的景色,而“空吹残”则形容了随着时间的流逝,美好的东西可能会消失。整首诗透露出一种淡淡的哀愁和对自然的赞美。
赏析
这首诗是宋代诗人韩淲的作品,以“送昌甫至十里分韵得四首”为题,表达了诗人与友人分别时的情感。诗中不仅描绘了季节变化带来的自然景观,更深刻地反映了诗人的内心世界。通过对“老懒问花事”和“苍然暮色至”等句子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到诗人对于生命易逝和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叹。他通过与自然景物的互动,表达了对友情的珍视和对时间流逝的敏感。
从诗的结构来看,诗人采用了“起承转合”的布局方式。诗的开头“老懒问花事”展现了诗人不愿参与世俗活动的闲适态度;中间部分通过“相送五年前,把酒常在兹”两句回忆与友人的过往,增添了情感的深度和复杂性;最后,“苍然暮色至,只恐空吹残”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推向高潮,使得整首诗充满了哲理性和艺术美。这种结构上的巧妙安排使得诗歌不仅仅是对景物的描写,更是对人生、友情以及自然美的思考和领悟。
韩淲的《送昌甫至十里分韵得四首》不仅是一首简单的离别诗,而是一首蕴含着深情与哲理的文学作品。它让我们看到诗人如何通过对自然景物的细腻观察和内心情感的抒发,来表达对生活、友情以及时间流逝的独特感悟和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