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之老去须甘老,天以闲来莫厌闲。
满树梅开和玉雪,门前流水响空山。

【注释】

鲁解元:对诗人的尊称,指作者自己。

坡语:苏轼诗句“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中的“人生”。

空山:幽静的山间。

梅开和玉雪:梅花盛开,与洁白的雪花相映成趣。

门前流水响空山:门前的流水声传到了深山中。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通过咏梅、颂水、描人三者结合的手法,抒发了诗人对自然美的热爱之情,以及由此生发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全诗意境优美,语言清新。

首句“人之老去须甘老”,是说人到老年应该安于寂寞,甘心守旧,不思进取。“人之老去须甘老”,看似平平无奇,但仔细体察,却有其独到之处。“须”在这里是必须的意思,是强调“甘老”的必要性。而“甘老”二字则点出一种超然物外的生活境界,即以淡泊之心来对待人生的起伏变化。这在《庄子·刻意》中就有“夫得是,至美至乐,欣然自得而不知的人境”之句,与这里所表达的思想是一致的。然而,“人之老去须甘老”这一命题本身又是一种悖论,因为人们往往都渴望青春永驻,都希望自己能永远年轻漂亮,所以,“人之老去须甘老”就不仅仅是对生活的一种态度问题,更是一种哲学思考问题。

次句“天以闲来莫厌闲”,是对上句的进一步阐释。“天”在这里指的是自然界,“闲”在这里是指宁静悠闲的生活。“天以闲来莫厌闲”就是大自然赋予了我们这样的生活环境,我们应该珍惜它,不要嫌它太闲。这里的“天”和“闲”都暗含了一种玄妙的意味。从表面上看,“闲”只是表示安静闲适;但从更深一层的意义来看,“闲”实际上还包含了一种超脱尘世的境界。因为只有真正达到了这种境界的人,才能看到“天意”,才能真正领略到自然之美。

第三、四两句是全诗的关键所在。前两句是写景,后两句则是抒情。从字面上看,这两句话之间似乎没有什么联系,但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内在的逻辑关系。也就是说,“梅开和玉雪”是“满树梅开”的自然结果,而“门前流水响空山”则是“门前流水”的必然后果。

首句中的“梅”字,在此处是代词,指的就是前面提到的那棵“满树”的梅花。“梅开和玉雪”,是说梅花盛开时,花瓣洁白如玉,与飘落的雪花相互映衬,形成了一幅美丽的画面。这里的“和玉雪”三字,不仅描绘出了景色的美丽,而且用“和”字来形容梅花与雪花之间的和谐关系,也体现了诗人对于自然之美的深刻理解。

第二句中的“玉”字,同样是用来指代梅花的。“门前流水响空山”,是说门前的溪流潺潺流淌,声音传入了深山之中。这里的“流”字,既形容了溪水的流动,又描绘了山间的宁静氛围。而“响空山”三字,则将溪流的声音与周围的环境巧妙地结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空灵而又优美的意境。

整首诗以咏物为主,通过对梅花、流水等自然景物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热爱之情以及由此生发的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同时,诗中也蕴含着深刻的哲理思考,让人在欣赏美景之余,也能引发对于生活的深思。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