僧寺本来能脱俗,水南逼市漫成竿。
台喧地污要除扫,禅月当年真可安。

注释:

和昌甫竹句:即和昌甫的诗句。昌甫,即张商英,字天觉,号益庵,南宋词人。竹句:指竹简上的诗句,这里泛指诗词。

僧寺本来能脱俗,水南逼市漫成竿:僧寺本来可以超凡脱俗,但是因为地处水南街,被逼得不得不成为市场的一员。

台喧地污要除扫,禅月当年真可安:寺庙的台榭因喧闹不堪而需要清理打扫,但当年禅月寺的宁静美景确实值得我们欣赏。

赏析:

这是一首咏寺庙的小诗,诗人通过描绘寺庙的环境变化,表达了对过去美好时光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

首句“僧寺本来能脱俗”,诗人用“能脱俗”来形容寺庙原本应该远离尘世,保持超然物外的状态。然而,由于地处水南街,寺庙不得不成为市场的一员,与周围的环境格格不入。这种转变不仅破坏了寺庙原有的宁静氛围,也使得僧人的生活方式变得世俗化。

次句“水南逼市漫成竿”,进一步强调了寺庙与市场之间的矛盾。寺庙本是清净之地,却被逼得变成了市场的一员,成为了商业活动的场所。这种变化让人感到无奈,同时也引发了人们对寺庙与市场之间关系的思考。

第三句“台喧地污要除扫”,则提出了解决这一矛盾的办法。既然寺庙已经被逼得无法脱离市场,那么就应该采取措施来清理打扫这些喧哗的地方,让寺庙回归其应有的清静状态。这一提议虽然看似简单,但实际上却是对寺庙环境的改善和提升。

最后一句“禅月当年真可安”,则是诗人对过去美好时光的回忆和怀念。他回忆起当年禅月寺的宁静美景,以及那时的僧侣们过着超脱世俗的生活。这种美好的回忆让诗人不禁感叹:“禅月当年真可安”。这不仅是对自己过去生活的怀念,也是对那个时代的理想化追求。

整首诗通过描绘寺庙与市场之间的关系,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美好生活的怀念以及对现状的不满。同时,这首诗也提醒我们,无论时代如何变迁,我们都应该保持一颗平和的心态,追求内心的宁静与和谐。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