涧边亦有树空明,尽日吟哦状不成。
忽得好诗天外至,扶摇如跨九霄程。

【注释】

涧边:山涧边。树空明:指树的枝叶在阳光照射下晶莹剔透。状不成:样子不成形。

好诗:美好的诗歌。天外至:天上掉下来。扶摇:直上云霄。

【赏析】

这是一首和诗。和诗,又称和韵、唱和、应和、同声相求等,是古代文人雅士之间互相酬赠的一种艺术形式。它要求作者在内容、风格等方面与别人的诗词保持一种和谐一致的关系。

首句“涧边亦有树空明”,写诗人站在山涧边的树丛中,仰望着高高的树梢,只见它们在阳光的照耀下熠熠生辉。这一句看似平淡无奇,实际上却是诗人心境的写照。他此时正沉浸在自己的诗意世界中,无法自拔。次句“尽日吟哦状不成”,进一步描绘了诗人的创作过程。他不停地吟咏、琢磨、推敲,却始终无法写出一个像样的开头来。这两句诗虽然简短,但却充分展现了诗人内心的苦闷与无奈。

第三句“忽得好诗天外至”,突然之间,诗人灵光一闪,想到了一首绝妙的诗篇。他激动地想象着这首诗如同从天而降,充满了神秘与魅力。然而,当他想要将其记录下来时,却发现纸上一片空白,无法下手。这一句既表达了诗人的惊喜之情,又透露出他对创作过程的无奈与困惑。

最后一句“扶摇如跨九霄程”,则是对前面三句的升华与总结。诗人将自己比作一只鸟儿,在天空中飞翔,仿佛跨越了九重天界。这里的“扶摇”一词,既形容了鸟儿腾空而起的样子,也暗示了诗人创作的艰辛与不易。他不断地努力向上飞升,最终达到了一种超然的境界。这句诗既是对前面诗句的回应,也是对全文主题的升华与深化。

整首诗通过细腻的语言和生动的意象,将一位诗人在创作过程中的内心世界展现得淋漓尽致。同时,它也反映了古代文学中常见的主题——追求完美与超越自我。这种追求不仅体现在诗人的个人修养上,更体现在他们对于诗歌艺术的追求上。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