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历西林旧木犀,何如萍际素秋时。
小楼曲角瓶簪处,花恼香魂只自知。
注释:
历历西林旧木犀,何如萍际素秋时。
西林:指西陵的树林,即今湖北省黄石市西陵区。
木犀:木樨,一种花卉,又名金粟兰或月桂。
何如:怎么比得上。
萍际:浮萍之上。
瓶簪处:花瓶、簪子(插花用具)所在的地方。
花恼香魂只自知:花儿只知道自己被香气所扰,却不知道香气来自谁。
赏析:
这是一首咏物诗。作者在这首诗中,借木樨的自矜和自赏,来表现自己的高洁情操。
开头两句,诗人描绘了木樨树在西林中的景色:历历可见西林中的木樨树。这两句诗通过“历历”二字的运用,突出了木樨树在西林中的密集程度。木樨花开的时候,香气四溢,沁人心脾,诗人对此情有独钟,常常在树下徘徊流连,久久不忍离去。然而,他心中明白,这样的美景只能让他独自欣赏,不能与他人分享。因此,诗人不禁感叹:“何如萍际素秋时。”这里,诗人用反问句表达了他对木樨树的赞美之情。他认为木樨树虽然美丽,但与自己在西林中的所见相比,还是差得太远了。
接下来两句,诗人转而描写了自己在小楼曲角处看到木樨花的情景。这里,诗人用“瓶簪处”来形容小楼上放置鲜花的地方,形象地描绘出了一幅美丽的画面。然而,诗人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反而觉得有些许不安。因为他知道,这些鲜花都是从木樨树上摘来的,而它们的存在又给诗人带来了些许烦恼。这里的“花恼香魂只自知”,既表达了诗人对木樨花的珍爱之情,又透露出他对花香带来的困扰的无奈和苦恼。
诗人进一步升华了自己的情感,将这种情感融入到了对大自然的描绘中。他以木樨花为引,联想到了自然界中其他的事物,如浮萍上的荷花等。这些事物虽然美丽,但却无法与木樨花相提并论。因为它们都只是被人们所欣赏和利用的对象,没有自己的独立存在的价值。相比之下,木樨花却有着自己的独特之处,它不仅美丽动人,还能散发出迷人的香气,让人陶醉其中。这种独特的存在方式使得木樨花成为了诗人心目中的完美象征,也成为了他追求的理想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