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木埋云水浸沙,常言山尽是天涯。
谁知却在天涯外,仿佛青山似旧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如本题“题扇”,然后结合全诗加以理解。题干要求“赏析”,所以答题时要注意分析诗人的情感。
本题中,第一句“老木埋云水浸沙”,是写眼前之景;第二句“常言山尽是天涯”,是从诗人的角度说,表达了他游历四方的豪情壮志;第三句“谁知却在天涯外”,是诗人的反问,表现了他对自己游历四方的豪情壮志的自信;第四句“仿佛青山似旧家”,则又从对面写来,表现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之情。据此分析作答即可。
【答案】
译文:古老的树木被埋在云端,水淹没了沙滩。常常说山尽头就是天涯。谁知道却另有去处,似乎青山就像旧家一样。
注释:“老木”指参天大树,“埋云”比喻树根深深扎根在云端之上,“水浸沙”形容河水漫过了沙滩。“常言”指人们常说的,“天涯”指遥远的天涯。“仿佛”指像,“青山”比喻故乡山中的松柏。
赏析:这是一首咏物抒怀诗。首联以景起兴,借老树之“埋”与水之“浸”来烘托游子之“常言山尽是天涯”。此句为全篇定调,表明自己已游历四方,但仍未找到归途。颈联以设问的方式进一步强调了作者的豪迈之情,尾联由远及近,以“仿佛”二字将故乡之松柏拟人化,既表达了作者对故乡之思念之情,也流露出作者对家乡山水的眷恋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