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浪宕我能知,却赋龙岩老古锥。
便做诗家元不恶,华亭举棹是因谁。

注释:

白龙洞:指西湖中著名的白龙古迹。

浪宕:浪荡,游荡无定。

龙岩:即龙井,在杭州西湖的西北面。

老古锥:指古代文人常用的一种比喻,这里指的是用“龙”作比来写西湖的水势浩大,波涛汹涌。

诗家:诗人,这里指作者。

华亭:地名,在今江苏苏州附近。

举棹:摇船。

赏析:

这首诗是南宋诗人陆游在游历西湖时所作。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敏锐的感受,将西湖的自然美景和人文精神融入诗行之中,展现了他对这片美丽土地深深的热爱和赞美。以下是对这首诗的逐句解读:

首句“西湖浪宕我能知”,直接点明了诗人对西湖景色的熟悉与喜爱。他游历过无数次,对西湖的山水风光、历史典故都了如指掌,因此能够深刻感受到西湖的魅力。这里的“浪宕”二字,既是对西湖自然景色的赞美,也是对诗人自己游历足迹的描述。

次句“却赋龙岩老古锥”,则进一步描绘了西湖的壮美景象。诗人在这里用了“龙岩”这个比喻,将西湖的水势比作龙的形象,展现出其磅礴的气势和波澜壮阔的画面。同时,“老古锥”则是指西湖中的巨石,它们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展现出坚韧的品质。

三句“便做诗家元不恶”,则是诗人对自身创作的一种肯定与自信。他认为自己的诗歌才能并不逊色于那些历史上著名的诗人,能够在诗词方面达到如此高度的人并不多见。这里的“便做诗家元不恶”表达了诗人对自己文学才华的自信以及对诗歌创作的热爱和追求。

最后一句“华亭举棹是因谁”,则是诗人对于西湖美景的赞美之情的延伸。他在游览西湖的过程中,被这里的美景所吸引,情不自禁地拿起了手中的桨(船桨),想要继续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里的“因谁”可以理解为诗人在游览过程中,因为西湖的美丽而感到愉悦,从而产生了继续游玩的想法。

整首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描绘和对诗人情感的抒发,展现了一幅生动的西湖画卷,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这片美好土地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