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英辉丛菊,重露滋其花。
移来秋已深,不饮亦已嘉。
小槛凭虚檐,山迥无风沙。
霁色寒未生,此地玉溪家。

【注】:

英英:茂盛的样子。

重露滋其花:经过重露滋润,花朵更加鲜艳。

霁色:雨后的天气晴朗。

寒未生:雨后天晴,气温还没有升高。

玉溪:指晋代的王羲之,字逸少,有“东山再起”的故事,他住在会稽(今绍兴)的东山里,后人称那里为“东山”。

【译文】:

丛丛菊花在太阳下闪闪发亮,重露滋润了它的花瓣。

秋天已经来临,即使不饮用菊花茶也已经很美好。

小门旁边靠着空荡荡的屋檐,远处山峦起伏没有风沙。

雨后天晴,但寒冷尚未来临,这里是王羲之家。

赏析:

《露菊》是唐代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前四句赞美菊花之美,后两句写自己对王羲之的景仰之情。全诗以“菊”为中心,通过对菊花的生动描绘,表现出它那傲霜凌冷、冰清玉洁的高尚品格,抒发了作者对高洁品格的赞赏与追求。

首联“英英辉丛菊,重露滋其花”,描写了秋日的菊。诗人用“英英”来形容菊花的繁盛,用“重露滋其花”来突出菊花经受重露滋润后的艳丽。这里的“英英”既形容菊花的茂盛,也可以理解为“英俊”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颔联“移来秋已深,不饮亦已嘉”,进一步描绘了秋日的菊。诗人将菊花比喻为“佳人”,用“移来”来形容菊花的到来,用“不饮亦已嘉”来表达即使不饮用菊花茶也已经很美好。这里的“嘉”可以理解为“美”、“优秀”的意思,表达了诗人对菊花的喜爱和欣赏之情。

颈联“小槛凭虚檐,山迥无风沙”,描绘了诗人站在小门旁眺望远处山峦的情景。诗人用“小槛凭虚檐”来形容自己在小门旁站立的姿态,用“山迥无风沙”来表现远方山峦的遥远和静谧。这里的“风沙”可以解释为风和沙尘,也可以理解为风和尘土。通过这一景象的描绘,诗人传达了自己的心境,也体现了他对自然的热爱和向往。

尾联“霁色寒未生,此地玉溪家”,是对全诗的总结和升华。诗人用“霁色”来形容雨后天空的颜色,用“寒未生”来表达雨后气候的寒冷程度。最后,诗人用“此地玉溪家”来表达自己的归宿感和归属感。这里的“玉溪”可以解释为王羲之居住的地方,也可以理解为清澈如玉溪的水。通过这一景象的描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王羲之的景仰之情,也体现了他对自己家乡的眷恋和向往。

阅读剩余 0%
本站所有文章资讯、展示的图片素材等内容均为注册用户上传(部分报媒/平媒内容转载自网络合作媒体),仅供学习参考。 用户通过本站上传、发布的任何内容的知识产权归属用户或原始著作权人所有。如有侵犯您的版权,请联系我们反馈本站将在三个工作日内改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