吟到湘江倚钓篷,秋风日日望空蒙。
偶来上到阑干处,却指孤城夕照中。
注释:我在长沙岳麓寺吟咏,每次写到湘江边倚靠着钓鱼的船篷,秋天的风天天吹拂着空蒙的天空。偶然来到楼上,看见傍晚的夕阳照射在孤城之上。
赏析:诗中诗人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岳麓山和湘江的美丽,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吟到湘江倚钓篷,秋风日日望空蒙。
偶来上到阑干处,却指孤城夕照中。
注释:我在长沙岳麓寺吟咏,每次写到湘江边倚靠着钓鱼的船篷,秋天的风天天吹拂着空蒙的天空。偶然来到楼上,看见傍晚的夕阳照射在孤城之上。
赏析:诗中诗人以自己独特的感受来描绘岳麓山和湘江的美丽,表达了对家乡的眷恋和思念之情。全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首诗出自宋代诗人方回之手,是一首咏竹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逐句释义和赏析: 诗句解读与翻译: 1. 树头不动天无风,六月还当日正中。 —— 在树顶静止不动,天空也没有吹动的风,说明是在炎热的六月里。这句表达了竹子在烈日下依然保持冷静的态度,不随环境改变而改变。 2. 唯有满林新长竹,别生凉意袭帘栊。 —— 只有竹林里新长出的竹子,带来了清凉的气息,仿佛能透过窗户直抵屋内
【注释】 闻说:听说,一说为“见”。大虎头滩:指钱塘江的虎跳石。 世闲:世人。 虚名:虚妄的美名。 海逆流:指潮水逆行,即潮汐涨落。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诗人观潮的五言绝句。诗的前两句写景,后两句抒情。诗中以虎跳石为题,是因该处江面有巨石突立,状如老虎蹲踞;又因此处江水激涌,浪花飞溅,犹如虎跃。诗人在观潮时,看到这壮观的场面,顿生豪情壮志。而当看到潮水涨落,却与虎跳石无关,于是感慨万分
寓京城和曾左曹韵 其一 日日思君君不知,京尘染尽带来衣。 客心正自伤飘泊,更看湖边花片飞。 注释解析: - 日日思君: 每天思念着远方的爱人,但对方却一无所知,这种相思之苦无人能够理解。 - 京尘染尽带来衣: 京城的尘埃已经沾染了所有的衣裳,象征着对爱人的深切思念。 - 客心正自伤飘泊: 诗人自己内心也因漂泊不定的生活感到痛苦和孤独,漂泊成为他生活的常态。 - 更看湖边花片飞:
观北来倡优 见说中原极可哀,更无飞鸟下蒿莱。 吾侬尚笑倡优拙,欲唤新翻歌舞来。 注释:听说中原一带极其可悲,没有鸟儿会飞到蒿草里去。我仍然嘲笑那些表演者笨拙,想请他们再来一遍新歌新舞。 赏析:此诗是诗人在长安时所作,以咏叹边陲的荒凉和百姓的痛苦为主旨。首联写中原人民生活极为艰苦,连飞鸟也不愿意到那里去;颔联用反诘的语气,对那些自诩能歌善舞、卖弄才艺的倡优表示蔑视和嘲讽;颈联则表达了自己的志向
【注释】 ①第:排行;后日者:即“后来人”。自谓奇中索(索取)诗:自以为是,向别人索取诗歌。 ②儿时意气:小时候的豪迈气概。谩:空、徒然。骑鲸:比喻志大才高。几向栏干袖手凭:几次在栏杆上闲看,手不握兵器,无所作为的样子。 ③逢君成一笑:指与友人相见而开怀大笑。 ④却惭窗下读书灯:惭愧的是,在这灯光下读书的人。 【赏析】
【解析】 此诗为作者晚年读书时所作,表现了诗人对国家命运和民族前途的深深忧虑。首联“南来未省有良图”一句,写自己南渡后并未看到国家的好形势。诗人用“未省”表示自己还没有发现国家形势的好转。“良图”,指好的计策,好的计划。“省”在这里是动词,意思是“察觉”、“知道”。这两句表达了诗人对国事的忧虑。第二句“可更清谈傲五胡”,意为:现在应该更清谈以傲视北方少数民族。这里用“清谈”“傲”
【注释】 车马声中又日斜:车马之声,指京城的喧嚣;又,表转折,再次的意思;日斜,夕阳西下;可堪,可恨,可惜。芳草思天涯:芳草,即萋萋的野草;天涯,极远的地方。忆别:思念离别;山中桂:在山里种植的桂花,比喻故乡的桂花;今见:现在看到。长安栀子花:长安(古都城名),今西安市;栀子花,即白色的茉莉花。 【赏析】 《寓京和曾左曹韵》是宋代诗人杨万里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此诗首句写京城的车马声中
【注释】 湖心:湖的中心,指洞庭湖。 渺渺(miǎo miǎo):水天相接、辽阔无边的样子。 平湖:指湖水平静无波。四接天:四周与天空相连。 孤舟:孤独的小船。 系:系着或拴在。曾系:曾经系着。夜来船:夜里经过的船只。 持鞭(chí biān):手持马鞭。又:又一次。 风尘:指战争、战乱。逐:追随。 秋篷(qiū péng):《庄子·逍遥游》中有“北冥有鱼,其名为鲲……化而为鸟,其名为鹏”的典故
【注释】 示园丁:告诉花园的园丁。 种竹:栽竹子。延夜月:让月光照射竹林,使其更美。 浇花:给花草浇水。须早:要尽早。趁晨阴:利用早晨的阴凉。 溪边:小溪旁边。钓石:在小溪旁钓鱼。石:石头。勤时扫:经常打扫。 恐:恐怕。有:表示存在。来:来临。醉吟:喝醉后写诗。 【译文】 栽种竹子应该留出空隙让月光照射,为花儿浇水一定要趁着早晨的阴凉。 在小溪边钓鱼的时候要经常打扫
【注释】 道傍:路旁。木犀,即桂花,又称丹桂、金粟等。 攀折:摘取。 荒:凋零。 可耐:何堪,如何能承受。 西风:指秋风。 料理:照料。 为谁:给谁。 【译文】 路旁的桂花树虽然长得茂盛,但被人攀折了大半已经凋残。不如在山中自在地生长,不受风雨侵袭。即使被西风吹打,也能自己照料自己,独自散发出阵阵清香。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秋日路旁和山中两种不同环境下的桂花。诗人以对比的手法
【解析】 题干中要求“赏析”,是诗歌鉴赏题型。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内容,从题材、主题、内容、结构等几方面分析作答。本诗首句“怪得诗情减一分”一句为全诗关键。诗人以“怪”字开篇,表明对友人的期待和关切。第二句“知君为学有新闻”写诗人对友人学习成果的惊讶和欣喜之情。第三句承二句而来,进一步描绘诗人对友人的赞赏。最后两句,诗人用“独自”一词,表明自己与友人不同,他只能“对白云”饮酒
注释: 1. 兵火后还里:战争过后回到故乡。 2. 十载青山几战尘:十年间,家乡的青山被硝烟覆盖了多少次。 3. 还家何处访情亲:在家乡找谁去看望亲人呢? 4. 儿时巷陌今难认:小时候熟悉的巷子和小路都变得陌生了。 5. 却问新移来住人:却要询问那些刚刚迁入这里的人。 赏析: 这首诗是诗人在战争结束后回到家乡,面对家乡的变化感到感慨和迷茫,于是写下了这首诗
【注释】 宿泽心:在沼泽地停留。 孤棹背乡关,几度麻姑梦:指远离家乡在外漂泊,像《神仙传》中的麻姑一样,常常梦见自己乘船来到一个洞府(即仙境)。 不知何处是仙家:不知道这仙境究竟在什么地方。 石间松荫水潺潺:指那山涧旁,有石头的地方长满了青松。 【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异域他乡的所见所感以及自己的思归之情。首句点明诗人身在异地,远离故乡,孤独无依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名句默写要注意字形,而字形与字义分不开,学生应借助字义来识记字形。注意重点字的写法,如“钩”“愁”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答案】 报道梅边雪未休(“报道”不要写成“报到”,这是易错字) 披衣晨起上帘钩(“晨”、“钩”容易写错) 孤根清健元如许(“孤”、“健”容易写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