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老与世疏,但有世外缘。
五年客江西,扫轨谢往还。
依依二三老,示我马祖禅。
身心忽明旷,不受垢污缠。
偶成江东游,欲别空悽然。
缘散众亦去,飘若风中烟。
华阳本荒邑,缁素明星悬。
偶然得老尉,旧依育王山。
琏公善知识,不见十九年。
我昔未闻道,问以所入门。
告我从信入,授我普眼篇。
冉冉百尺松,起自一寸根。
南归发尽白,尺书今始传。
不知邻邑中,乃有门人贤。
百里走相访,触热汗雨翻。
怀中出诗卷,清绝如断蝉。
我适病寒热,气力才绵绵。
空斋默相向,欲语不能宣。
未暇答佳意,归锡锵金环。
空有维摩病,愧无维摩言。
诗句翻译:
我老了与世疏离,只有世外缘。
五年来客居江西,扫尘告别往还。
依依不舍二三老,示给我马祖禅。
身心突然明旷,不受垢污缠。
偶成江东游,欲别空凄然。
缘分散尽众皆去,飘若风中烟。
华阳本是荒邑,缁素明星悬。
偶然得老尉,旧依育王山。
琏公善知识,不见十九年。
我昔未闻道,问以所入门。
告我从信入,授我普眼篇。
冉冉百尺松,起自一寸根。
南归发尽白,尺书今始传。
不知邻邑中,乃有门人贤。
百里走相访,触热汗雨翻。
怀中出诗卷,清绝如断蝉。
我适病寒热,气力才绵绵。
空斋默相对,欲语不能宣。
未暇答佳意,归锡锵金环。
空有维摩病,愧无维摩言。
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送别之作,诗人在送别的同时,也表达了他对友情的珍视和感慨人生无常的哲理。全诗以送别为线索,通过对友人的描绘和对友情的回忆,表达了诗人对友情的深深怀念和感激之情。
首句“身老与世疏”,诗人感叹自己已经老了,与世人的距离越来越远,这反映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以及对生命无常的无奈。
第二句“但有世外缘”,诗人表示自己虽然与世疏离,但仍然保持着与世隔绝的状态,这是诗人对自我的一种解脱和超脱。
第三句“扫轨谢往还”,诗人表达了自己对过去的告别,不再留恋过去的繁华和喧嚣。
第四句“依依二三老”,诗人描绘了与二三老友依依不舍的情景,这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怀念。
第五句“示我马祖禅”,诗人表示自己受到了友人的影响,开始接触和了解佛教禅宗的思想。
第六句“身心忽明旷”,诗人通过自己的内心体验,表达了自己对生活的感悟和理解,即身心的清明和旷达。
第七句“不受垢污缠”,诗人表示自己能够摆脱世俗的困扰和束缚,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解放。
第八句“偶成江东游”,诗人表达了自己偶遇江东之行的喜悦和激动,这反映了诗人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向往。
第九句“欲别空悽然”,诗人表达了自己离别时的伤感和哀愁,这反映出诗人对友情的不舍和留恋。
第十句“缘散众亦去”,诗人表示随着时间的流逝,与众人的缘分也会消失,这反映了诗人对人生无常的感慨和领悟。
第十一句“飘若风中烟”,诗人描绘了自己如同风中的烟雾一样飘渺不定,这反映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第十二句“华阳本荒邑”,诗人表示华阳这个地方原本荒凉,但现在却有了繁荣的景象,这反映了诗人对时代变迁的感慨和思考。
第十三句“缁素明星悬”,诗人描绘了僧众们的修行成果显著,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教徒精神风貌的赞美和钦佩。
第十四句“偶然得老尉”,诗人表示自己偶然得到了一个老官的指点,这反映了诗人对机遇的珍惜和感激。
第十五句“旧依育王山”,诗人表示曾经在育王山得到过佛法的熏陶和教诲,这反映了诗人对过去佛学修行经历的回忆和怀念。
第十六句“琏公善知识”,诗人表示遇到了一位好的老师,得到了佛法的传授,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法传承的重视和个人修行的收获。
第十七句“不见十九年”,诗人表示这位老师已经离开了九年时间,这反映了诗人对老师离去的不舍和思念。
第十八句“我昔未闻道”,诗人表示自己在之前的时候并没有接触到佛法,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法的陌生和困惑。
第十九句“问以所入门”,诗人询问对方如何入门学习佛法,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法学习的渴望和求知的态度。
第二十句“从信入”,诗人表示是从信的角度进入佛法的学习,这表明诗人在佛法学习过程中保持了虔诚和真诚的态度。
第二十一句“授我普眼篇”,诗人表示得到了一篇名为《普眼》的佛经,这反映了诗人在佛法学习过程中获得的宝贵财富。
第二十二句“冉冉百尺松”,诗人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自己像一棵高耸入云的松树一样坚韧不屈,这反映了诗人在佛法修行过程中展现出的坚定意志和毅力。
第二十三句“起自一寸根”,诗人用数字的形式强调了佛法根基的重要性,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法基础的重视和坚持。
第二十四句“南归发尽白”,诗人表示在南归时头发已经全部变白了,这反映了诗人在佛法修行过程中付出的巨大努力和牺牲。
第二十五句“尺书今始传”,诗人表示经过这么多年的努力,佛法的道理终于被传播开来,这反映了诗人对佛法传播的喜悦和自豪。
第二十六句“不知邻邑中”,诗人表示不知道邻邑中有没有懂得佛法的人,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传播范围的期望和关注。
第二十七句“百里走相访”,诗人表示为了寻找懂得佛法的人,走了百里路去拜访他,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学习的执着和坚持。
第二十八句“触热汗雨翻”,诗人描述了在炎热的天气下出汗淋雨的场景,这反映了诗人在佛法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种种磨难和考验。
第二十九句“怀中出诗卷”,诗人表示手中拿着佛经的同时,心中还在思考着其他事情,这说明诗人在修行过程中仍然保持着内心的平衡和稳定。
第三十句“清绝如断蝉”,诗人用蝉声来比喻佛经的音韵之美,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佛法音韵之美的赞赏和喜爱。
第三十一句“我适病寒热”,诗人表示自己正遭受着疾病的折磨,身体虚弱而寒冷,这反映了诗人在佛法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身体上的苦楚。
第三十二句“气力才绵绵”,诗人用“绵绵”来形容自己的体力和精力逐渐减弱,这反映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所面临的身体上的挑战和困境。
第三十三句“空斋默相向”,诗人表示自己在空荡荡的房间里静静地面对着自己的影子,这反映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心灵上的孤独。
第三十四句“欲语不能宣”,诗人表示想说话却无法表达清楚,这反映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所面临的心灵上的痛苦和挣扎。
第三十五句“未暇答佳意”,诗人表示没有时间去回应他人的好意,这反映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所面临的时间和精力上的紧张和压力。
第三十六句“归锡锵金环”,诗人用回归寺庙时敲打着金环的声音来比喻自己的心境,这反映了诗人在修行过程中所经历的心境上的宁静和安详。
第三十七句“空有维摩病”,诗人表示自己虽有佛学修养但仍然患有疾病,这反映了诗人对于修行与疾病并存的矛盾心态。
第三十八句“愧无维摩言”,诗人表示自己缺乏维摩诘那种深邃的佛学见解,这反映了诗人对于自身佛学修养不足的自我批评和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