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性本疏懒,父母强教之。
逡巡就科选,逮此年少时。
幽忧二十年,懒性只如兹。
偶然践黄闼,俯仰空自疑。
乞身未敢言,常愧外物持。
诗句解释:
- “我性本疏懒,父母强教之” - 我的天性原本就是疏懒的,但因为父母的期望,被迫去学习。
- “逡巡就科选,逮此年少时” - 我迟疑不决,最后参加了考试和选拔,那时我还是个年轻人。
- “幽忧二十年,懒性只如兹” - 我在这段时间里感到非常焦虑和不安,这种状态持续了二十年。
- “偶然践黄闼,俯仰空自疑” - 偶然间,我进入了朝廷的大门,但是每次抬头看看四周,心中充满了疑惑和不确定。
- “乞身未敢言,常愧外物持” - 尽管我有辞职的念头,但我不敢说出口,总是担心自己会失去某些东西而感到愧疚。
译文:
我天生性格懒惰,被父母强迫去学习。
我犹豫不决,最终参加考试并被选拔为官员,那时我还年轻。
在这个年纪,我感到深深的忧虑和不安长达二十年,这种习惯一直持续到现在。
我偶然间踏入了官场的大门,但每时每刻都感觉自己无所适从,心中满是疑惑。
虽然我有辞职离开的想法,但始终不敢说出来,总是担心自己会失去些什么而感到愧疚。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一位官员对自己疏懒性格的无奈与焦虑。他的一生似乎都在与自己的天性作斗争,试图融入一个他并不完全认同的社会角色。诗中的“疏懒”和“懒性”反映了他对现状的不满和对未来的迷茫。
诗中也透露出一丝苦涩的幽默感。他自嘲道:“偶然践黄闼,俯仰空自疑。”这句话描绘了他进入官场后的矛盾心理——既想得到权力和地位,又觉得自己无法适应这个环境。他的这种心态反映了古代士人对权力的渴望和对自我价值的困惑。
诗的最后一句“乞身未敢言,常愧外物持”更是深刻地表达了他内心的矛盾和挣扎。他不愿意放弃自己的本性,但又害怕失去现有的一切。这种矛盾的心态使他陷入了无尽的痛苦之中。
这首诗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个官员的内心世界和他对社会、自我、权力等多重关系的复杂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