豪杰多自悟,不待文王兴。
四方有馀师,十室岂无朋。
我老不知时,早岁谁误称。
归来理茅屋,对客食藜蒸。
遇渴即饮水,何尝问淄渑。
冠裳强包裹,毁誉如飞蝇。
植根久已尔,苕颖日自升。
忘我亦忘法,无冰知消冰。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示元老》诗篇。下面是对这首诗逐句释义:
再次前韵示元老
这是向元老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通过前韵的形式来传达信息。豪杰多自悟,不待文王兴。
英雄豪杰通常都能自我觉悟,不需要等待文王那样的圣人出现才能觉醒。四方有馀师,十室岂无朋。
无论是在四海之内,还是十个家庭之中,都会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我老不知时,早岁谁误称。
因为年龄的增长,我反而忘记了自己年轻时的名声和成就。归来理茅屋,对客食藜蒸。
回归故里后,整理着简陋的茅草屋子,招待客人以粗劣的藜菜蒸食。遇渴即饮水,何尝问淄渑。
即使口渴也会喝到水,又何必在意水的来源和品质是否相同呢?冠裳强包裹,毁誉如飞蝇。
即便身着华丽的衣服也只是为了掩盖自己的真实面貌,而别人的赞誉或诋毁就像苍蝇一样纷纷扰扰。植根久已尔,苕颖日自升。
我们这些人早已扎根于此,就像苕草和颖草一样,随着时间的增长自然而然地生长茁壮。忘我亦忘法,无冰知消冰。
忘记了个人得失,也就忘记了法律和规矩,如同无知的人无法理解冰的消融。
赏析:
白居易的这首诗表达了他对名利看淡、对生活简朴的态度。他认为真正的豪杰无需外界的启发和激励,他们能够自我觉醒,并在生活中找到属于自己的位置。同时,他也强调了人与人之间应该相互尊重和包容,不论贫富贵贱,都应保持真诚的交友之心。
诗中还表达了他对物质生活的淡然态度。在他看来,即使身处简陋的生活环境中,也能够怡然自得;而对于他人的赞誉或诋毁,则选择置之不理,保持内心的平和与宁静。这种超脱物欲的态度反映了他深厚的佛家修养和道家思想。
整首诗以平实的语言、朴素的表达,传递出一种超脱世俗的情怀和对生活的深刻感悟,体现了白居易作为唐代现实主义诗人的典型风格。